運動★運動人口疫情下逆勢成長 女性更積極

運動人口疫情下逆勢成長 女性更積極

教育部體育署每年固定進行國民運動現況調查,今年疫情管制雖然減少了到戶外運動的機會,但另一方面也讓許多民眾因為多吃少動開始關心自己的體重,規律運動的人口不減反增,在家運動的比例大幅增加。而且女性運動人口持續上升,是十年來跟男性差距最小的一次。(陳楷報導)

體育署公布的規律運動標準是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運動時要流汗要喘氣,今年國民規律運動人口比率33.9%,比去年增加了0.9%。但台北市立大學許瓊云教授回顧101年調查女性規律運動人口只有24.8%跳到今年的32.4%,成長7.6%,而男性一直維持在35~37%之間沒有變動,今年兩性之間差距剩下3%,顯示推動女性運動的成果。「可見這十年不同階段時期,男女規律運動人口的差距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今年疫情迫使地方政府關閉運動場所,但散步健走不分性別仍然是民眾最常進行的運動,女性排名第二的則是瑜珈伸展(18.7%)相對不受影響,但男性原本排名前三的打籃球比率較去年下降2%,也被在家健身訓練追過變成第四。整體而言,疫情改變了民眾運動模式,在家運動人口從去年的9.0%跳到15.3%,去公園比率增加5.2%也非常明顯,其他到人行道、道路跟運動中心運動人口也有小幅成長,只有學校因為關門而下降。

另外體育署也根據美國運動醫療協會公布的全球20項運動健身趨勢,再用網路調查比較臺灣民眾看法。減重在台灣排名高居第四,但全球排名只有16,輔大體育系副教授何健章認為,主要是調查期間國外生活都恢復正常,但臺灣民眾都關在家裡,「學生、上班族都用電腦視訊開會工作,開始在乎自己體重負向發展。」

另外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在全球排名第五熱門,臺灣卻排第13,台體大林房儹教授表示,國外間歇訓練主要幫助老人維持體能、延緩老化,但國內的銀髮族間歇訓練市場還有待開發。在硬體趨勢方面,無論是走路、跑步或者騎車、游泳,運動手環或運動手錶等穿戴式裝置能忠實紀錄運動過程、累積消費者心理成就感,民眾使用比率從去年34.5%大幅跳到今年的43.1%,顯示市場仍未飽和。

前往原文

相關推薦

天使隊分組練習賽,大谷翔平擊出中外野深遠飛球,Mike Trout奮力一跳,一時間難以斷定究竟有沒有接到球,大谷跑壘時不斷回頭,最後才確認這是他練習賽的第一支全壘打。大谷打擊逐漸加溫,明天也將二度登板,調整第一次表現不佳的手感。同樣是大聯盟的日籍球星,大谷很早就跟著球隊練習,但小熊隊的達比修有,直到...

閱讀詳情 »

但也有少數球員不願意,包括湖人隊雙星,詹姆士(James)以及戴維斯(Davis),都選擇自己的姓氏原球衣,詹皇說,不需要寫什麼在球衣背後,讓人們了解我的使命,他一直都關心這個議題,AD則是為了榮耀家庭,選擇繼續穿自己姓氏的球衣,目前350位參加復賽的球員,有285位表示要穿挺人權平等的球衣出賽。(...

閱讀詳情 »

英國各種水上活動再度展開,不過,防疫措施不能忽略,工作人員得經常消毒,不管是在岸上還是水中,都得保持安全距離,因此也建議不要游仰式,因為看不到前方,另外,為了限制人數,民眾得採預約的方式,才能順利下水游泳,至於室內游泳池,英國政府已經宣布,將在7月25號也開放。(民視新聞/丁泰祥綜合報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