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運動人口疫情下逆勢成長 女性更積極

運動人口疫情下逆勢成長 女性更積極

教育部體育署每年固定進行國民運動現況調查,今年疫情管制雖然減少了到戶外運動的機會,但另一方面也讓許多民眾因為多吃少動開始關心自己的體重,規律運動的人口不減反增,在家運動的比例大幅增加。而且女性運動人口持續上升,是十年來跟男性差距最小的一次。(陳楷報導)

體育署公布的規律運動標準是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運動時要流汗要喘氣,今年國民規律運動人口比率33.9%,比去年增加了0.9%。但台北市立大學許瓊云教授回顧101年調查女性規律運動人口只有24.8%跳到今年的32.4%,成長7.6%,而男性一直維持在35~37%之間沒有變動,今年兩性之間差距剩下3%,顯示推動女性運動的成果。「可見這十年不同階段時期,男女規律運動人口的差距有逐漸縮小的趨勢。」

今年疫情迫使地方政府關閉運動場所,但散步健走不分性別仍然是民眾最常進行的運動,女性排名第二的則是瑜珈伸展(18.7%)相對不受影響,但男性原本排名前三的打籃球比率較去年下降2%,也被在家健身訓練追過變成第四。整體而言,疫情改變了民眾運動模式,在家運動人口從去年的9.0%跳到15.3%,去公園比率增加5.2%也非常明顯,其他到人行道、道路跟運動中心運動人口也有小幅成長,只有學校因為關門而下降。

另外體育署也根據美國運動醫療協會公布的全球20項運動健身趨勢,再用網路調查比較臺灣民眾看法。減重在台灣排名高居第四,但全球排名只有16,輔大體育系副教授何健章認為,主要是調查期間國外生活都恢復正常,但臺灣民眾都關在家裡,「學生、上班族都用電腦視訊開會工作,開始在乎自己體重負向發展。」

另外高強度的間歇訓練在全球排名第五熱門,臺灣卻排第13,台體大林房儹教授表示,國外間歇訓練主要幫助老人維持體能、延緩老化,但國內的銀髮族間歇訓練市場還有待開發。在硬體趨勢方面,無論是走路、跑步或者騎車、游泳,運動手環或運動手錶等穿戴式裝置能忠實紀錄運動過程、累積消費者心理成就感,民眾使用比率從去年34.5%大幅跳到今年的43.1%,顯示市場仍未飽和。

前往原文

相關推薦

在英國倫敦舉行的溫布敦網球錦標賽,球王喬柯維奇決賽以6比7、6比4、6比4跟6比3,力克義大利的25歲好手貝瑞提尼,在個人第30次的大滿貫決賽拿下第20座大滿貫冠軍,也跟費德勒以及納達爾並列史上第一,貝瑞提尼則展現了挑戰球王的潛力,但是必須修正缺點才能突破喬柯維奇的壟斷局面。(陳楷報導) 喬柯維奇...

閱讀詳情 »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英雄惜英雄!MLB天使今(11)日作客水手主場,在比賽之前卻發生一段小插曲,大谷翔平賽前打擊練習時,特別到右外野找大前輩鈴木一朗致意,雙方閒聊了3分鐘,而水手官方推特也將兩人合照PO上推特,寫道「Game recognize game」(惺惺相惜),兩人合體的珍貴照片曝光後,立刻引...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統一獅前職棒球星方昶詠,球員時期以腳程為見長,離開中職後加入網紅團體「含羞草」轉型為YouTuber,並以「豹子腿」的稱號,經營個人頻道。日前他拍片親曝,自己從新人測試會到中職選秀的心路歷程,其中還講到自己的菜鳥時期,球隊上的前輩對他而言,都是偶像相當崇拜,卻在新人訓練時遭到前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