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可改善巴金森病情 維持足夠運動量能降低死亡率!

運動可改善巴金森病情 維持足夠運動量能降低死亡率!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為紀念發現巴金森病的英國醫師詹姆士.巴金森(Dr. James Parkinson),歐洲巴金森病協會於1996年將巴金森醫師的生日4月11日訂為「世界巴金森日」。至今,「世界巴金森日」已是全球醫界與病友的重要紀念日,各地均會舉辦巴金森關懷活動,期望人們更認識這個疾病,也幫助病友及照顧者與病共處。


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與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特別選在世界巴金森日前的周末4月9日,於臺北市二二八公園露天音樂台舉辦「森動PD Day」活動。呼籲所有巴金森病友及家屬、照顧者,巴金森病的治療除了定期回診穩定服藥,若能積極配合適當而持之以恆的運動,更能延緩病情、舒暢身心、改善生活品質,與病和諧共處。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台大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的黃正雅,也出席了這個活動。並說明運動可廣泛帶來以下4大好處:


1.維持較佳的功能狀況:運動可提升或維持肌力、骨質密度、認知功能,有助於改善日常生活功能;尤其是走路、跑步、跳舞、太極的效果更佳。此外,運動可保護腦神經血管組織、促進大腦排除有毒物質,延緩疾病的退化速度。


2.維持較佳的精神與心理狀況:運動可降低病友的焦慮、憂鬱程度、提升睡眠品質,進而提升自信心與生活滿意度。她建議病友可從「放鬆運動」入門,動作簡單、效果不錯。


3.促進社交活動:參與團體性的運動活動因為會與其他病友、家屬來往,可互相學習鼓勵,強化病友的社交連結。


4.降低因疾病帶來的危險性:特別是降低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根據1項202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分析比對了上萬名巴金森病友罹病前後的運動狀況,並追蹤發病後的死亡率。結果發現,維持足夠的運動量可有效降低罹患巴金森後的死亡率。


台大醫院巴金森中心吳瑞美主任及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戴春暉理事長將共同出席這項活動,呼籲病友們一起走出戶外,養成運動好習慣。台大醫院秉持著生命無價,健康至上之價值,鼓勵巴金森病友們開始規律運動,更積極面對改善病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15日上路! 哪些人受影響1次看
▸武俠巨星王羽病逝晚年2度中風 醫揭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8歲曾姓女上班族,工作時因為有許多文書工作,經常使用滑鼠與鍵盤,空檔時間也再滑手機,長時間下來,開始出現手指麻、痠痛感,甚至延伸至手腕與手臂,而且會忍不住用力甩手,想減輕手部的麻痛感,後來就醫後,發現罹患了周邊神經擠壓症的其中一種-腕隧道症候群。周邊神經擠壓 導致...

閱讀詳情 »

2021.06.17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7日為止,已經有497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師照片放大貼胸前,長者打疫苗好安心!台北慈濟醫院與新北市衛生局合作,於新店、雙和、三重、板橋、蘆洲等五處靜思堂設置疫苗接種站,並由醫護團隊進駐支援疫苗注射,為了讓民眾識別,醫師們在防護衣外層都貼有識別證,讓接種的長者們及陪同的家屬能更安心。醫師胸前貼證 表達尊重與負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本周全國各縣市多針對80歲以上長者施打牛津AZ疫苗,不幸陸續約10多位長者傳出打完疫苗後死亡案例,要不要讓家中長輩打疫苗,讓人產生有點猶豫,中研院學者何美鄉在臉書呼籲,不要被數字嚇到了,需要考慮機率運算外,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也說,要考慮人口背景值與慢性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