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防失智 這泳式中老年人不適合

運動防失智 這泳式中老年人不適合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高齡海嘯席捲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根據多項研究證實,運動確實能夠預防失智症。醫師強調,運動有助增加腦部血液循環,降低認知功能障礙,但多數中老年人有關節退化問題,建議快走、游泳即可;不過,蛙式較傷膝蓋,就不適合。

年齡增長 腦細胞逐漸淍零

台北市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表示,失智症是老化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腦細胞逐漸淍零,從20歲之後,腦細胞以每年1克的速度減少,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逐漸退化,最後認知功能發生障礙,就是所謂的失智症。

有氧運動 增加腦部血液循環

甄瑞興理事長強調,運動能夠降低腦細胞淍零,透過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也就是每分鐘心跳至少達70到80下,可以幫助增加腦部血液循環,以及細胞的血氧含量,減少腦部類澱粉蛋白沈積,進而預防失智症。

中年人關節退化 快走、游泳較適合

不過,甄瑞興理事長提醒,中老年人通常有不同程度的關節退化問題,最好避免高耗損關節活動,例如下樓梯、爬山;若要運動建議選擇平地慢走或快走,或是游泳,但是要注意的是,蛙式比較容易傷害膝蓋,最好游自由式比較適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0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癲癇又俗稱羊癲瘋,其實症狀和頭痛一樣,只是一種症狀,主要是因腦部不正常放電所引起;聖馬爾定醫院醫師蔡育泰指出,在台灣每150人中就有1名為癲癇患者,以兩千三百萬人口計算,全台超過15萬人罹患癲癇。為了幫助正確診斷癲癇,避免錯誤診斷延誤病情,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引進雲嘉南最...

閱讀詳情 »

65歲的伍姨在大便前後感到肛門持續疼痛,鮮血在便後滴出。她曾多次在小門診就醫,一直被診斷為痔瘡,但按痔瘡治療卻無效。由於長期排便疼痛,伍姨對解大便有恐懼感,長期忍便不排,最終引發便秘。近日,伍姨到醫院進行肛周檢查,才被肛腸專科醫師確診為典型的慢性肛裂 (陳舊性肛裂)。 專家指出,肛裂是肛...

閱讀詳情 »

  急性期的運動 媽媽手急性期的運動,可以從大拇指肌肉的放鬆,及維持大拇指的活動度開始進行,急性期的運動,持續做大約4個禮拜左右,或是做這些運動都不會感覺到不舒服了,就可以開始進一步的肌力訓練。   -大拇指肌肉的拉筋放鬆-    1、 手放在身體的前方,讓...

閱讀詳情 »

「媽媽手」其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過度使用大拇指而造成的結果,不論男女或任何年紀,都有可能會發生。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幾乎人手一支、平板的普及率增加,連職場都少不了要用到3C 通訊設備,因而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大拇指的負擔。不斷的使用該類產品,或是錯誤的使用方式,讓大拇指呈現一種慢性發炎的狀況,也是造成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