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過敏性休克恐奪命!就醫檢測找出過敏原

食物、藥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嚴重過敏卻可能致死!尤其是「過敏性休克」發病速度極快,常會引起一連串的異常生理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血壓急速下降等,未及時就醫,就有奪命風險!

過敏性休克恐奪命!就醫檢測找出過敏原

「過敏性休克」常會引起一連串的異常生理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等。

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最新的研究顯示,台灣每年約有300名過敏性休克案例,其中高達8成是藥物過敏性休克;而10歲以下以及70歲以上兩個極端的年齡層,則是發生食物過敏性休克機率較高的族群。此研究已發表在2017年11月的國際知名期刊「休克(SHOCK)」。

過敏性休克病例 開刀房也可能碰到

「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即使在醫院開刀房,也可能碰到。曾經有1位年輕的病人因為臉部骨折接受手術,過去並無過敏病史,在接受一般全身麻醉方式,包括給予適量的安眠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和給予吸入性麻醉氣體,豈料約5分鐘後病人的心跳突然快速上升,血壓開始往下掉。儘管緊急給了強心劑和輸液治療,病人的血壓卻掉到無法測量,心跳也變得很慢,病人幾近休克。醫護人員馬上進行急救及心肺復甦術,才保住一命。

醫師懷疑病人是過敏性休克,為病人抽血並送至過敏檢查室檢測,發現病人對某種肌肉鬆弛劑有明顯的過敏反應。幾天後病人再次進開刀房接受手術,經由更換不同肌肉鬆弛劑來輔助麻醉,麻醉與手術過程都很順利,就沒有再次發生休克的情形。

過敏性休克恐奪命!就醫檢測找出過敏原

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包括心血管藥物、抗生素、麻醉藥物、神經科用藥以及血液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高 到醫院檢測找出過敏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也特別提醒,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國人用藥習慣常同時混合使用多種藥物,其中也包含一些複方藥或來源不明的藥物,因此大多數的藥物過敏往往很難找到過敏原。根據健保局資料庫的統計,心血管藥物、抗生素、麻醉藥物、神經科用藥以及血液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過敏發生的原因多元且複雜,包括:基因遺傳、周遭環境及過敏原暴露次數和濃度等均有關係,且每個人對不同過敏原及過敏反應嚴重度也有很大差異。幸好目前過敏原及個體相對過敏強度,可以經由新的檢測及檢驗方式分析出來。

一般民眾如果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的經驗,可以到有藥物過敏檢查合格的醫院檢測,找出自己的過敏原。特別是有藥物過敏史、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可以將自己可能過敏的藥物拿給醫院檢驗,確認自己的過敏原,遠離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578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近來因中暑而掛急診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主要是因夏天炎熱,加上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是豔陽高照的時刻,若戶外活動超過40分鐘,恐就提高誘發中暑的機率,若不積極處理,死亡率甚至高達80%。臨床上,1名阿伯因正中午12點仍在果園工作,一不小心就陷入昏迷,緊急就醫後,病情才逐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炎夏到來,民眾對冷飲需求漸增,花蓮縣衛生局出動全縣稽查員,稽查超過200家冷飲業者,品項達600件,除少數衛生不佳限期改善外,大多符合規定,另冰塊及飲料微生物檢驗,結果將於一周後出爐。花蓮縣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陳耀陽表示,多數業者的製作及銷售環境皆符合衛生規定,但少數業者將冰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血癌主要是因骨髓造血細胞不正常增生,導致人體骨髓的造血功能異常,通常多好發於2至5歲的孩童身上;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王士忠指出,血癌的致病因素仍不明,通常分成急性、慢性兩大類,以白血球種類而言,則又分為淋巴性以及骨髓性。醫師王士忠進一步說明,血癌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的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藥物使用不當,小心病沒治好,反而造成更大傷害;台南市郭綜合醫院藥師陳佳玲指出,尤其藥品外觀較多樣化,最好要記得藥物名稱、成分等,甚至可隨身攜帶正在服用的藥物,才能方便醫師辨識診斷。臨床上,1名罹患氣喘的患者,原本在規律用藥下,病情穩定,最近到附近診所就醫,卻反而使氣喘症狀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