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過敏性休克恐奪命!就醫檢測找出過敏原

食物、藥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嚴重過敏卻可能致死!尤其是「過敏性休克」發病速度極快,常會引起一連串的異常生理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及血壓急速下降等,未及時就醫,就有奪命風險!

過敏性休克恐奪命!就醫檢測找出過敏原

「過敏性休克」常會引起一連串的異常生理反應,常見的症狀包括皮膚起疹、嘔吐、頭暈、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等。

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最新的研究顯示,台灣每年約有300名過敏性休克案例,其中高達8成是藥物過敏性休克;而10歲以下以及70歲以上兩個極端的年齡層,則是發生食物過敏性休克機率較高的族群。此研究已發表在2017年11月的國際知名期刊「休克(SHOCK)」。

過敏性休克病例 開刀房也可能碰到

「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即使在醫院開刀房,也可能碰到。曾經有1位年輕的病人因為臉部骨折接受手術,過去並無過敏病史,在接受一般全身麻醉方式,包括給予適量的安眠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和給予吸入性麻醉氣體,豈料約5分鐘後病人的心跳突然快速上升,血壓開始往下掉。儘管緊急給了強心劑和輸液治療,病人的血壓卻掉到無法測量,心跳也變得很慢,病人幾近休克。醫護人員馬上進行急救及心肺復甦術,才保住一命。

醫師懷疑病人是過敏性休克,為病人抽血並送至過敏檢查室檢測,發現病人對某種肌肉鬆弛劑有明顯的過敏反應。幾天後病人再次進開刀房接受手術,經由更換不同肌肉鬆弛劑來輔助麻醉,麻醉與手術過程都很順利,就沒有再次發生休克的情形。

過敏性休克恐奪命!就醫檢測找出過敏原

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包括心血管藥物、抗生素、麻醉藥物、神經科用藥以及血液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高 到醫院檢測找出過敏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也特別提醒,台灣藥物過敏性休克發生率較高,國人用藥習慣常同時混合使用多種藥物,其中也包含一些複方藥或來源不明的藥物,因此大多數的藥物過敏往往很難找到過敏原。根據健保局資料庫的統計,心血管藥物、抗生素、麻醉藥物、神經科用藥以及血液製品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過敏發生的原因多元且複雜,包括:基因遺傳、周遭環境及過敏原暴露次數和濃度等均有關係,且每個人對不同過敏原及過敏反應嚴重度也有很大差異。幸好目前過敏原及個體相對過敏強度,可以經由新的檢測及檢驗方式分析出來。

一般民眾如果有藥物或食物過敏的經驗,可以到有藥物過敏檢查合格的醫院檢測,找出自己的過敏原。特別是有藥物過敏史、需要接受手術、麻醉、特殊藥物治療的病人,可以將自己可能過敏的藥物拿給醫院檢驗,確認自己的過敏原,遠離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578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曾經有過頭痛起來無法思考、工作的經驗嗎?台灣頭痛醫學會理事長暨其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醫師指出,偏頭痛的發生與內在神經傳導化學物質的刺激有關,治療上不論是吃藥、打針藥物,或外用調節器,目的都是希望把神經訊號調節正常,呼籲民眾多運動喝開水、少吃煙燻燒烤、建立規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醒來第1件事就是喝咖啡,也有不少上班族早上進到辦公室時,手上總是拿著1杯咖啡。不過,藥師提醒,喝太多咖啡,恐引起容易心悸、失眠和焦慮,如與藥物併用,更可能危及健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賴筳雅指出,咖啡因屬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生了孩子我還真沒想到會禿頭!」新手媽媽小恬吶喊,產後三個月,頭髮開始大把大把的掉,每次洗頭後的排水孔、吹完頭髮後的地板總是讓人心驚膽跳,看著這些頭髮,恨不得全部黏回頭上,再這樣下去只怕會禿頭!皮膚專科醫師謝宗廷安慰別緊張,通常產後1年內都會恢復正常。雌激素影響毛囊生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好想被誇獎皮膚好!好想擁有無瑕疵的肌膚!這種心聲人人都有,但是擦了再多保養品都沒辦法達到,到底該如何是好?尤其痘疤,無論化妝技術再好,似乎也掩蓋不住痘痘的疤痕,與人面對面的時候總是好緊張。現在醫療科技進步,除了擦表面的保養品之外,有很多種雷射可以幫忙,但是雷射恢復期長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