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中醫師推薦的十大祛濕食物

為了不受濕邪之害,就要想辦法防治濕邪,「飲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以下幾點一定要注意: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脾氣健運,濕邪自去,而清淡細軟的食物都容易消化,不會增加脾胃的負擔,最利於脾胃功能的發揮。

少吃生冷、寒涼食物。

如冷飲、冰品、涼性的瓜果蔬菜等,這些食物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影響脾運化水濕的功能,造成水濕停滯。因此,建議大家在烹調寒涼蔬菜時加入蔥、薑,降低其寒涼性質。

少吃肥甘厚膩的食物。

如各種點心、蛋糕、肥肉、油炸食物等,這些東西在體內運化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濕氣,吃得越多,濕氣越重。

常吃具有健脾益氣、除濕利尿作用的食物。

如紅豆、薏仁、綠豆、冬瓜、絲瓜、扁豆等。

還有,請務必戒酒,以免加重體內濕邪。

 

十大祛濕食物

薏仁

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又稱薏苡仁、薏米,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具有健脾滲濕、除瘀止瀉、清熱排膿的功效,適用於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關節炎、水腫等症。便祕、脾胃虛寒、遺精遺尿者及孕婦都應忌食。

 

紅豆

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又名赤小豆,味甘、酸,性平,歸心、小腸經。具有健脾祛濕、利水消腫之效,適用於水腫脹滿、腳氣肢腫、黃疸尿赤、瀉痢、癰腫瘡毒等症。在挑選時,以暗紅色且緊小者為佳,除濕效果更好。尿多、尿頻者少食;陰虛無濕熱、小便清長者慎食。

 

扁豆

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中、益氣化濕、消暑之功效,可治療脾虛兼濕、食少便溏、暑濕吐瀉、水停消渴、濕濁下注、婦女帶下過多等症。以白色入藥效果最佳;炒用,健脾止瀉的效果更好。

 

玉米

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味甘,性平,歸脾、胃、膀胱經。為健胃劑,但煎服亦有利尿之功,適用於脾胃氣虛、氣血不足、慢性腎炎水腫、肥胖、習慣性便祕等症。胃悶脹氣、尿失禁患者慎用。

 

木瓜

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味酸,性溫,歸肝、脾經。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濕的功效,適用於濕痹拘攣、腰膝關節痠重疼痛、吐瀉轉筋(吐瀉使肌腱得不到津液潤滑和滋養,致使小腿肌肉抽筋)、腳氣水腫、痢疾等症。內有鬱熱、小便短赤者慎用。

 

冬瓜

味甘、淡,性涼,歸肺、大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脹滿、腳氣、淋病、泄瀉等症。身體虛弱、寒性體質、久病滑泄、痛經者慎食。

 

黃瓜

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味甘,性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適用於煩渴、小便短赤、水腫尿少等症。脾胃虛寒、嘔吐或腹瀉者少食。

 

豇豆

味甘,性平,能健脾開胃、利尿除濕,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濕熱尿濁、小便不利,及婦女脾虛濕盛導致的帶下量多、色白等症。氣滯便結者慎食。一定要熟透食用,否則易導致腹瀉、中毒。

 

馬齒莧

味酸,性寒,歸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適用於熱毒血痢、急性腸胃炎、毒瘡、濕疹、便血、白帶多等症。脾胃虛寒者和孕婦慎用。

 

鯽魚

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利水除濕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或腹瀉、痢疾、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感冒發熱者慎食。

 

避免身體濕氣重易生病!中醫師推薦10大「祛濕食物」,5大飲食習慣要注意...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自體免疫疾病」是人體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的「疾病群」,比較常見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急慢性關節炎、硬皮症、乾癬與氣喘等,如沒有妥善治療,嚴重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菸害危機!「抽菸」成免疫風濕疾病惡化新禍源臺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謝佳偉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惠虹報導】有位在政府公務機關擔任雇員的吳先生(化名),50歲那一年,經常感到疲倦加上淋巴結腫大,到和信癌症醫院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異常高,經確診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須立即進行治療。一開始使用CD20單株抗體合併化療,後因產生抗藥性復發,已無適合化療藥物可用。幸好在醫師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有位罹患肺腺癌的陳媽媽,腫瘤已壓迫肺部令她呼吸困難,經歷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病程走到晚期,連走到廁所都喘到不行,氧氣筒如影隨形,醫師與家人都準備要將她轉至安寧病房,因帶有特定抗藥基因突變,剛好遇到適用的新一代標靶藥物於國內獲得核准,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使用,一週後病情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基隆報導】國人無症狀甲狀腺結節盛行比例高達45%,其中以女性為好發族群,且多數患者是透過健檢才發現。研究指出,接受超音波檢查的50歲以上女性,逾5成有甲狀腺結節,雖僅5%會惡化成甲狀腺癌,仍不得輕忽。醫師建議,40歲以上女性、自覺吞嚥困難或摸到頸部有腫塊者,應及早就醫檢查。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