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沒見到婆婆就覺得壓力大? 專家師授「媳婦應對守則」

還沒見到婆婆就覺得壓力大? 專家師授「媳婦應對守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說到回婆家,你好像聽見遠方傳來婆媳戰爭的鼓聲隆隆,還沒見到婆婆本人,你已經開始預演那些緊繃、難受的互動,心隨著壓力沉到谷底了嗎?

事先有過高期待 互動中留巨大壓力

國立臺灣大學謝遙臨床心理師指出,你不見得會說出口,但內心可能隱藏著「我不能和婆婆撕破臉」、「我應該盡到媳婦的責任」、「我不該讓另一半成為夾心餅乾、左右為難」、「我想成為婆婆認可的媳婦」、「我不能讓那些親戚說閒話」等自我期許,而背後常常是「如果我做得夠好,就可以避免衝突」的心願。你求好心切,但別忘了,一段關係是由彼此互動而來的,你無法決定婆婆(或旁人)的反應。

當你感到孤軍奮戰,忍不住期待伴侶擔任「好戰友」,替你疏通婆媳關係,婆媳問題能因此迎刃而解;此時,若發現伴侶不願伸出援手,憤怒、怨恨、沮喪、被背叛、被拋棄.等感受就席捲而來。但事實上,伴侶在原生家庭所熟悉的潛規則和忠誠感深植心中,一時之間是難以改變的。

事先預期負面情緒 易擴大不滿之情

而有時婆婆明明不在眼前,但媳婦光是「想到」婆婆就已浮現各種負面情緒。
1. 焦慮:擔心未來見面會發生不好的事。

2. 憤怒:想起過去的相處經驗,感到勃然大怒。

3. 埋怨:對於婆婆和伴侶無法達到自己的期望而抱怨與責怪。

4. 沮喪:預期婆媳互動是讓人束手無策、無能為力的。

這種事先預期的負面情緒,讓在你見到婆婆之前,情緒居然已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自我疼惜與自我照顧 冷靜應對各種情境

若要疼惜自己,你需要先察覺自己的痛苦。試著以「接納、不批評」的心態觀察一下自己此時此刻的負向情緒,不用刻意壓抑或放大這些感受,細細感受自己此刻的情緒和念頭,好好認識它,但與此同時,也不過度執著於這些情緒和念頭;讓它們像風一般,讓它們來、也讓它們去,自己並不被困住。

謝遙臨床心理師說,當身心靈受到保養、狀態較為平穩時,便能冷靜、優雅的應對接下來的各種情境。

【延伸閱讀】

沒確診也有新冠後遺症? 專家呼籲留意「長新冠」

各國紛解封 台灣出國旅遊也近了?專家曝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9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國內醫療糾紛事件頻傳,據統計,各縣市衛生局調處醫療糾紛案件,每年平均為600多件,約300多件進入訴訟程序,但醫療改革基金會分析,這只是冰山下的一角,實際醫糾件數遠遠超過檯面上的數字。至於哪1個科別最容易引發醫糾?答案為整形外科。 根據《月旦醫事法報告》2019年1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外1項研究發現,青壯年族群如果缺乏運動,且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日後認知功能障礙機率明顯高出1倍。專家指出,如果養成久坐不動的習慣,步入老年之後,更不可能運動,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等風險大增。 2018年《PLOS ONE期刊》1項研究證實,久坐與腦部內側顳葉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診間門一打開,走進來的孩子一看就是習慣用嘴巴呼吸的孩子,雖然孩子是來看腸胃炎。「小孩晚上睡覺時打呼嗎?」醫生問。媽媽一開始有些疑惑,明明她是帶小朋友來看腸胃炎的,怎麼醫師會問這個的問題,但還是如實回答:「是啊!小小的孩子呼聲挺嚇人的!」「小孩鼻子很塞喔!」醫生又說。媽媽是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