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酪梨魅力無法擋~抗氧化、降膽固醇,竟又能撩妹助脫單

想要擺脫單身,除了拜託月老公公,或許「酪梨」也能幫上忙喔!國外交友網站調查發現,比起火辣的自拍照,一張酪梨醬的照片更容易讓拉近彼此的距離;而最近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更是搭上「撩妹風」,在臉書張貼酪梨撩心圖,讓網友瘋狂轉發。然而,酪梨怎麼吃比較好呢?快跟著營養師動手做!

酪梨魅力無法擋~抗氧化 降膽固醇,竟又能撩妹助脫單

巧克力算什麼!交心的新鑰匙—酪梨

最近網路上掀起一股「撩妹風」,現任農委會主委林聰賢的臉書粉絲專頁也以蔬果為主角,貼了許多撩心圖,其中被許多營養學專家視為「超級食物」之一的酪梨,便以「在我軟弱的外表下,有顆為妳堅強的心」的文字,讓不少人看了一邊心中小鹿亂亂撞,一邊哈哈大笑。

酪梨魅力無法擋~抗氧化 降膽固醇,竟又能撩妹助脫單

(圖片來源/林聰賢facebook粉絲專頁)

酪梨的撩情魅力還不只是如此!早在2017年年底,外國交友網站Zoosk就針對將近400萬個交友檔案和3.5億筆首發訊息進行分析,發現比起美美的自拍照,美食照更能吸引陌生人的關注,可以藉此找到相同嗜好的人,並且進一步認識和約會,甚至配對成功。而在眾多食物中,「酪梨醬」以可增加的配對機率144%拔得頭籌,成為最速配的食物,遠遠把第2、3名的馬鈴薯(101%)和巧克力(100%)拋之於後。

好看又好吃!透視酪梨的優質油脂魅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表示,酪梨不但能夠打動人心,對於維持健康也是一大好幫手,而關鍵之處就在其獨特的營養素——脂肪。酪梨脂肪組成,飽和脂肪酸約占2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占5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占18%,相較於含有較高比例飽和脂肪的動物性油脂來說,食用酪梨更健康。

酪梨魅力無法擋~抗氧化 降膽固醇,竟又能撩妹助脫單

酪梨不是水果,而是一種「脂肪類」食材,每日攝取量有一定的限制。

特別的是,酪梨所含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成分是油酸,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且有助降低膽固醇和血壓,保護心血管健康。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則含有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和Omega-3脂肪酸,3個是維持人體健康的必需胺基酸,適度攝取有保健之效,尤其Omega-3脂肪酸的抗發炎能力不錯,是改善身體慢性發炎、減輕疼痛,以及預防心臟病、中風甚至癌症的好幫手!

酪梨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高纖高脂有助抑制食慾,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是喜好「生酮飲食法」減重者的常備食材之一。此外,口感滑順如奶油的酪梨,也含有各式各樣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化素,一口吃下,好處多多。

酪梨健康吃!每天不超過1/5顆

不過,洪若樸營養師也提醒,酪梨不是水果,而是一種「脂肪類」食材,每日攝取量有一定的限制,建議每次攝取不要超過1/5顆,並適度部分取代當日的食用油和堅果種子類,以免油脂攝取太多而導致肥胖。

吃的時候,建議把握「完全成熟」的最佳賞味期,做成酪梨壽司、打成果汁或拌入沙拉等都是不錯的方法。酪梨剖開後,可以擠上一些檸檬汁,不但增添風味,還能防止褐變。

酪梨魅力無法擋~抗氧化 降膽固醇,竟又能撩妹助脫單

酪梨醬吐司之示範料理。(圖片提供/洪若樸營養師)

最近天氣炎熱,許多人熱到沒食慾,不妨跟著洪若樸營養師一起動手做酪梨沙拉土司,幫自己開胃、補營養。不過,做好之後不要忘記「相機先吃」喔,將美美的食物照上傳到社群軟體上,或許還能讓您認識更多新朋友呦!

【酪梨芒香溫沙拉吐司】

  • 材料:酪梨、檸檬、芒果、水煮蛋(或是鮪魚罐、肉鬆)、羅勒、吐司。

  • 作法:

    1. 將酪梨去皮用大湯匙搗成泥,擠入適量檸檬汁,再混入切小丁狀的芒果、少許鹽巴、切細碎的羅勒葉,全部拌勻後備用。

    2. 將水煮蛋切成片狀備用。

    3. 拿出吐司,把搗成泥的酪梨芒果醬均勻塗抹於其上,再鋪上蛋片即可。水煮蛋也可以用罐頭鮪魚或肉鬆代替,置於酪梨醬上,最後再放上羅勒葉做裝飾。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0/582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僅僅禁食2天以上就可以重啟人體免疫系統,這對那些因年老或癌症而導致免疫系統受損的人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研究人員表示,禁食起到「鼓勵」身體去更換受損「老」細胞的作用。每年有那麼幾天不吃飯可能並不是壞事。南加州大學長壽專家沃爾特‧龍戈教授...

閱讀詳情 »

似乎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把冰箱塞得滿滿的,然後蝸在自己的小窩裡淘寶,看大片兒。可是,夏天來了,冰箱似乎也不大好用了,前兩天才買的一大桶酸奶都竄味兒了。倒掉太可惜,閉着眼睛,捏着鼻子硬喝掉會不會出事啊?食物放置的時間久了難免會發生霉變。食物霉變也就是食物霉爛變質,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會...

閱讀詳情 »

  齊伯力: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內科主任、外國醫學雜誌主編、美國醫學會會員、保健專家、“中國健康萬里行”組委會科普專家。   去年我才從美國回來,此前在斯坦福待了六年。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很多新東西。最近北京市普查工作剛結束,我們北京市得了兩個冠軍,一個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