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奶量和乳房大小無關 建議媽媽情緒放鬆奶才順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不論親餵或擠奶瓶餵,許多哺乳媽媽都會擔心自己奶量是否足夠。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醫師表示,當寶寶親餵吸吮狀況好,有效把乳汁移出,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 乳房就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擠奶瓶餵的媽媽,選擇合適舒服的擠奶器,擠奶過程越放鬆,乳汁越容易移出。

醫:奶量和乳房大小無關 建議媽媽情緒放鬆奶才順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許馨予醫師表示,當寶寶親餵吸吮狀況好,有效把乳汁移出,寶寶想要吃就順應他的需求, 乳房就會知道寶寶的需求量去製造相對應的產量。

許馨予醫師也提出破除哺乳的十大迷思。

1、媽媽乳房大小和奶量無關,乳房的大小取決於乳房脂肪量的多寡。

2、母奶看起來稀稀水水的,並不是不營養。 母奶雖然近九成由水組成,但其中的醣分、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比例是穩定的,且有許多活性免疫因子及細胞,酵素,生長因子等,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

3、寶寶會夜奶,並非沒吃飽。夜奶是寶寶正常表現,尤其是新生兒,他們需要半夜依然維持足夠熱量的攝取,孩子大一點,半夜醒來,有可能是因為做夢或白天刺激過多造成,並一定是沒吃飽。

4、媽媽的飲食並不會影響母乳的營養。 研究發現,落後地區和已開發國家的媽媽,母奶的營養成分沒有很大差異,不會因為母親的飲食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媽媽吃的不夠營養,會影響本身的身體健康,媽媽照顧寶寶之餘,也不要忘了關照自己的身心。

5、媽媽乳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時,還是可以哺乳。乳腺炎的治療除了使用抗生素,最重要的是鬱積的乳汁可以移出,因此只要寶寶願意吃,媽媽親餵時可先從發炎側開始,並增加哺乳頻率,若寶寶不願意吃或是以擠奶為主的媽媽,也需要增加擠奶的頻率幫助乳汁移出。

6、媽媽感冒時仍可以餵奶,因為媽媽身體所製造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會進入乳汁,藉由餵奶把抗體傳給寶寶,而大部分的感冒藥,並不會影響母奶。媽媽感冒身體不舒服,建議在照顧寶寶時多洗手戴口罩,並請家人協助家務和照顧小孩。

7、母奶在寶寶六個月以後還是有重要的營養價值。一歲前,母乳都是寶寶營養的主要來源,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超過6個月之後,需適量補充副食品,尤其可多給予含鐵鋅較多的食材如紅肉類或是蛋黃、海鮮,以避免寶寶鐵質缺乏。

8、哺乳前不需特地清潔乳房。媽媽乳暈上的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油脂以保護皮膚,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保護層,造成乳房皮膚容易感染或過敏的情況。

9、媽媽親餵或擠奶,如果有乳頭疼痛狀況,媽媽不需要忍耐,可尋求專業泌乳顧問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親餵或擠奶的情況。

10、多吃魚湯或豬腳花生對奶量影響不大,補品油脂量高,可能增加媽媽塞奶的風險,建議媽媽均衡飲食即可。

醫:奶量和乳房大小無關 建議媽媽情緒放鬆奶才順
許馨予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

最後,許馨予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媽媽和寶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一般傳統搖籃式的哺乳姿勢,若媽媽身體太過僵硬前傾,哺乳的過程很容易身體疲累疼痛,進而影響催產素的分泌和排乳反射。不論是親餵或擠奶,媽媽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舒適,母乳之路也才能走的平安順利。

醫:奶量和乳房大小無關 建議媽媽情緒放鬆奶才順
許馨予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嘗試半躺臥姿勢餵奶,媽媽和寶寶在身體放鬆的狀況下,讓寶寶發揮尋乳及含乳的生物本能。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嗅覺」竟能觸發情慾?別懷疑,「味道」常是決定初次印象的關鍵因素,因此,透過選擇對的香水,就可以挑起對方的好感甚至情慾;專家建議,若想散發魅力,男性可以選擇充滿魅惑的橙花香或辛辣刺激的黑胡椒香,勾起對方的慾望;女性首選則是伊蘭香,...

閱讀詳情 »

攝護腺構造示意圖。(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男女生理本來就存在構造差異,最大的不同就在男性的泌尿系統對女性的生殖系統。父親前一周,各大醫院公關稿幾乎主打男性攝護腺新聞,就像母親節前會發佈乳癌、子宮等變預防新聞。最大原因就在於男性攝護腺的功能退化,就和年齡成正比...

閱讀詳情 »

▲健保APEC國際研討會移師台北,首創亞太醫療資訊官方合作交流平台。(照/健保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體系又獲國際肯定,商業雜誌CEOWORLD雜誌最新一項針對世界89個國家的「健康照護指標」進行評比,台灣名列世界第一,在100分指標總分中,拿到78.72的高分,贏過第2名...

閱讀詳情 »

▲台大研究發現慢跑等數種運動可有效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的影響。(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減肥,除了飲食控制,一定要運動,但不一樣的運動項目效果卻可能有天壤之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8)日發表最新研究結果指出,針對喝水也會胖、先天帶有較多肥胖基因的「肥胖體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