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學研發漸進式! 解決問題最關鍵

醫學研發漸進式! 解決問題最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日前由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2021醫療器材管理法重點解析與可用性評估實務研討會」線上會議,特別邀請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教授,針對「醫療器材可用性評估需求探索與開發設計」進行演講。

陳榮邦特別提到「研發就是演變的過程」,醫學研發應該針對「真實需求」(TURE NEED)來發展,透過臨床洞察力與觀察力來精進技術,由臨床專家中的專家驅動研發,提出技術服務需求,才能真正結合實證,有脈絡的解決問題。

與其問「有什麼創意?」不如從臨床中觀察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陳榮邦指出,研發醫療產品絕非天馬行空或突發奇想,必須重視演變的過程。他強調「與其問『有什麼創意?』 不如從真正臨床作業中觀察問題,找出解決方案」,這樣才能更貼近實際需求。以汽車發展進程為例,輪子是其中關鍵發明,在演變過程中不可或缺。

陳榮邦提到五千年前,人們從砍倒的樹木中窺探輪跟軸的關係,發現重物在滾動的樹木上移動輕易許多,進而演變為車輪應用於戰車,成為戰爭工具;接著演變為加上滑板增加負重,作為平民搬運重物之用,而後才有腳踏車及汽車問世。「輪軸的基本概念一直都在」,只是根據每一階段的不同需求,為解決問題而進化研發出不同的產品。 


醫學研發漸進式! 解決問題最關鍵

「椎體六點定位」成關鍵 早期揪出「脊椎壓迫性骨折」

「醫學研發必須符合人性化,就像是病人還可以走路,坐輪椅對他們來說,就是非必要的需求,讓人重拾以雙腳行走的能力才是」陳榮邦說明。 

加州大學Genant教授確立了「脊椎壓迫性骨折在醫學上的定義」,陳醫師曾於1989年前往加大舊金山分校跟他學習。過去放射科醫師透過X光檢查及骨鬆檢測儀,僅能以理學及肉眼主觀判讀影像,造成大多數「脊椎壓迫性骨折」被遺漏,也使得病人後續面臨髖部骨折、二次骨折、臥床及輪椅代步,甚或失能死亡的風險。台灣高齡長者平均在離世前會有7至8年面臨臥床、輪椅、柱枴杖等情況,不僅身心難熬,照護者也肩負極大壓力,耗費社會成本,他認為這與民眾就醫教育及醫師判斷有很大的關聯性。

因應臨床需求,Genant教授於1993年提出視覺「半定量法」,透過「椎體六點定位」方式,判讀椎體的變形程度,作為診斷和評估脊椎骨折的標準,必要時可配合定量的形態測量做確認,成為醫師在影像判讀上的一大助力;這六點定位就像是汽車的車輪軸心,也奠定了「脊椎壓迫性骨折」判讀的里程碑與關鍵。

「定量診斷」新紀元 AI電腦斷層監測軟體問世

陳榮邦提到,研發必須不斷檢視需求;受恩師椎體六點定位的啟蒙,他也不斷嘗試找出「利用肉眼診斷」以外的方式來協助醫師及病人。根據他臨床30多年經驗,判讀骨鬆報告超過5萬多份、其他造影10萬多份的經驗;他發現,電腦斷層若能結合AI人工智慧,將讓影像判讀更加客觀具體化,可提高「脊椎壓迫性骨折」被發現及診斷的機會,如同輪子進化到汽車,影像判讀將由半定量法進階至自動「定量診斷」,是醫學研發的一大突破。

因此,陳榮邦與醫療團隊經過多年努力,透過與企業共同合作,首先研發出「AI自動偵測定量脊椎壓迫性骨折管理系統」,結合AI人工智慧讓電腦斷層及早揪出潛在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長者,期盼造福更多民眾。該項發明已取得專利,更於去年(2020)在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年會落地發表,可望協助醫界提早診治「骨鬆骨折」。

最後,陳榮邦也以拉菲爾「雅典學院」名畫來提醒與會者,柏拉圖一手指天,告訴我們透過不斷提問來刺激記憶,如同研發過程必須不斷存疑才能進步;而亞里斯多德則是攤開掌心向下,代表通過經驗與觀察來發想,就像醫學研發必須與實證臨床結合,才能真正實用。

【延伸閱讀】

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改善肺癌高死亡率

低侵襲性的微創治療主流 放射線介入性治療技術多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4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年約30歲孕婦,懷孕中期便經常出現小腿抽筋的問題,半夜睡到一半,一翻身,小腿就開始抽筋,常痛到睡不著,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濟,嚴重影響上班表現及造成情緒起伏,讓她困擾不已。 孕婦鈣質攝取不足 很容易抽筋 婦產科醫師潘俊亨對此表示,孕婦一旦鈣質攝取不足,小腿很容易抽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飼主寵物親密關係加深 慎防「病態性哀慟」引發心理危機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2015年最新統計,全台家犬貓數量高達230萬隻,也就是平均每10個台灣民眾,就擁有一隻愛犬或愛貓。一般民眾會因寵物的可愛、具療癒效果而飼養、陪伴,但比較少關注寵物死亡對飼主可能引發的悲傷哀慟反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想要精準治療肺阻塞(COPD),需要使用侵入性的支氣管鏡,但可能增加病患過敏、休克、感染風險;北榮利用「引痰檢驗」,病患只需吸入食鹽水引痰、不施行支氣管切片,即可分析呼吸道發炎狀況,讓用藥治療更精準。 引痰檢驗 精準用藥治療肺阻塞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隨著年節將至,許多家庭已陸續開始大掃除,大量的搬運、清掃會導致肩膀過度使用,容易讓活動角度受限,一般民眾都會把肩頸僵硬聯想到五十肩,事實上,在「肩峰下滑液囊炎」病徵剛發生時,若不治療,才有可能惡化為大家熟知的「五十肩」。 以為是「五十肩」 原來是「肩峰下滑液囊炎」 1位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