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療暴力多發生在急診 警民合作營造友善就醫環境

醫療暴力多發生在急診 警民合作營造友善就醫環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105年至107年9月期間,北市醫療院所通報滋擾妨礙案件共計185件,其中醫學中心100件、區域醫院77件及其他醫療院所8件,經調查後認涉違反醫療法第24條第2項規定「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以行為暴力致生危害醫療安全或其設施者計有93件,其中經司法機關審理裁處8件,不起訴計37件,其餘48件司法審理中。

醫療暴力急診室最多 門禁警民合作把關

依據統計發現,醫院滋擾事件中,最容易發生的地點為急診室,常因民眾不耐久候,情緒失控因而辱罵、威脅甚至毆打醫護人員,亦有霸佔診間等的狀況,不僅延誤就醫,也因妨礙醫療業務之執行,影響到其他病患就醫權利,甚至延誤危急病患的黃金搶救時間。

臺北市衛生局為強化各醫院急診室之安全,加強醫院急診室安全防暴措施,進行門禁管制、警民連線、24小時保全人員、張貼反暴力海報、急診室之診療區與候診區作業空間明顯區隔等措施,並與當地警察機關合作,落實110通報,發揮統合應變能力及快速合作機制。

互相尊重 才有醫護能救命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醫院是傷病患等待被救治的場所,任何人都不該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暴力方式,妨礙醫療業務的執行,以致影響病人安全,由於滋擾暴力事件,容易發生在醫院人手不足的時段,因而產生誤會爭執,若民眾需在此時段就醫,雙方需要互相包容體諒並耐心等候,且尊重醫療專業處置,才能共創良好的就醫環境有安全醫療職場讓醫護同仁安心工作,才能盡全力搶救生命守護健康。

謹記就醫分級 避免小傷衝急診

臺北市衛生局再次呼籲,預防暴力滋擾事件之產生,需建立在正確就醫態度及有效的醫病溝通基礎上。為減少急診壅塞及病患不耐等候衍生之問題,籲請民眾配合「大病大醫院、小病小醫院(診所)」之就醫分級觀念;亦期望民眾能尊重醫護專業,多給正向回饋,不單能提升醫療團隊士氣,更能打造良好的就醫環境,營造友善醫療環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較多樣性,其中盲目減肥可能就是誘發骨質疏鬆的兇手之一;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美櫻指出,不正確的減肥方式,容易飲食不均衡,就有可能影響身體對鈣質的吸收,若又服用某些藥物,可能還會使骨骼形成減少,進而好發骨鬆。包括缺乏運動、戶外日曬,或大量飲用濃茶、咖啡等,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90歲劉姓阿嬤,日前突然昏厥送光田醫院診療,經心臟科檢查後發現是心臟疾病,醫院在安裝心臟節律器治療後,阿嬤現在仍然健康硬朗。光田醫院心臟科醫師黃炳賢表示,經檢查發現阿嬤心臟左心房與心室間的電流傳導出問題,罹患房室傳導阻滯疾病,導致嚴重心律不整,若不積極治療,恐心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范姓服裝模特兒,一年前到韓國在零度左右的低溫扛重物,大口吸進冷空氣引發咳嗽,吃感冒跟咳嗽藥也沒效,咳嗽長達一年多,經常咳到不能說話,夜間咳到醒過來,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經臺中慈濟醫院診斷後發現,是因過敏引發的氣喘。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邱國樑主任表示,范女久咳不癒除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外科手術後的傷口疼痛常造成病患的不適,署立花蓮醫院建議使用自控式止痛療法,可增進舒適感和減少併發症,並能有效達到止痛的效果。署立花蓮醫院麻醉科醫師黃健中指出,自控式止痛療法是經由評估設定安全藥物劑量後,在固定時段內,由電腦控制安全給藥次數,再透過幫浦給藥迅速進入病患體內達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