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重建大腦神經纖維結構,阿茲海默症有救了?!

阿茲海默症從1906年被發現,歷經百年之後仍無解,台大醫學教授曾文毅在神經細胞辨識上的突破性發展,讓深困其中的病患與家屬大感興奮。

【撰文:張殿文】

長期以來,在醫療領域的市場缺口中,阿茲海默症可說是最急迫的一個。因為阿茲海默症從1906年被發現,歷經百年之後仍然無解,而台大醫學教授曾文毅嘗試將核磁共振成像(MRI)觀察神經纖維束的技術,轉向臨床的應用,從而重建出大腦中的神經纖維結構,提供醫療診斷一個更堅實的依據。

重建大腦神經纖維結構,阿茲海默症有救了?!

目前美國約有530萬阿茲海默症患者,其2017年度醫療支出預估高達2,590億美元,約是癌症醫療支出的兩倍。如果沒有新突破性的療法出現,在人口老化及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漸步入老齡後,預估2050年患者人數將暴增至1千6百萬人,支出將達1.1兆美元,占總醫療支出之25%。

然而很不幸的,阿茲海默症新藥研發失敗率高達99.6%,是所有疾病新藥開發中,失敗率最高的。且在2003年就再無新藥上市,也說明了各種可能的技術突破與介入治療的急迫性。

曾文毅採用先進的影像技術——水分子擴散頻譜造影(Diffusion Spectrum Imaging,DSI)來偵測神經纖維的方向及長度,從而重建出大腦中的神經纖維結構,發現腦神經三維網格結構,這種符合立體空間向度的三維結構,正可以說明人類腦部如何正確的判讀空間資訊的立體位置。

如今,這個技術突破已經轉向臨床的應用,從自閉症、過動症、成癮與強迫症等神經性與精神疾病的神經連結是否有異常或缺失,並進一步探討這些變化與疾病症狀、嚴重程度及基因的關係,曾文毅表示,現在有了AI的影像判讀,可以加速轉換到臨床醫療上,提供給醫療診斷一個更堅實的依據,加上和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學者合作,繼續探索神經元網路潛在的架構原理以及運作模式,預計將對阿茲海默症等預防、治癒或延緩帶來新的突破。

 

重建大腦神經纖維結構,阿茲海默症有救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數位時代》286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8

相關推薦

消除眼睛的疲勞感 簡單按壓眼眶周圍,就能消除眼睛疲勞     體驗者感想 30 世代‧男性 眼睛疲勞的時候做一下,效果十分驚人!   伸展這裡的肌肉! 眼輪匝肌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眼皮開合;流淚的時候也有助於將眼淚擠出來。此處肌肉一旦疲乏,不僅眼睛會變小,還容易出現黑眼圈...

閱讀詳情 »

▲(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咳血」半年,禍首竟是小小一塊排骨屑!一名50歲男子,這半年來胸口不時感覺不舒服,咳出來的痰,偶爾還清晰可看帶有血絲,害怕是不是罹患肺癌,醫院一間換過一間就是查不到確切病因,轉診台中慈濟醫院,醫師靠著臨床經驗詳細問診,終於藉由支氣管鏡檢查,...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戴口罩成為全民運動,更是出門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扺擋病毒入侵之餘,現在更為不少愛美一族帶來額外便利性!國內牙科門診就觀察到,不少有牙科照護需求的病人,就把握此時機進行門面大改造,比如說常見、被人視為漏財象徵的門齒間隙。 中壢...

閱讀詳情 »

時序進入白露,代表露水一天比一天更重,夜間與清晨可見到清透的露珠。以五行來看,秋天屬金,以白色為代表,故此節氣稱為白露。  【農業】北部:菜豆、花椰菜、菠菜、甘藷、萵苣中部:花椰菜、菠菜、番椒、萵苣南部:荷蘭豆、白菜、芥菜、大豆、落花生、柚子 【漁獲】基隆:真鯛、卓鯤、赤鱆、鰮魚、目吼淡水:疏齋、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