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量血壓用左手、用右手還真有「差」! 兩者落差不能超過這危險數字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要命,大家都知道「量血壓」是日常保健裡最重要的一個動作,但用血壓計量測血壓,用左手或右手真的有差異嗎?食藥署在食藥署闢謠專區就提醒民眾,儘管不論左右手都可以測量血壓,但有一點要注意,如果量出來的結果,左、右手差異達到15mmHg以上的話,當心周邊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什麼是「血壓」?它是血液流過血管壁時產生的壓力,根據衛生福利部國健署公布的最新定義,正常的血壓值,收縮壓和舒張壓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

食藥署表示,民眾實際測量血壓時,不論左、右手都可以測量血壓,但兩手會有些微差別,以高的數據為準,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研究顯示,左、右手差異15mmHg以上則周邊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國內專家也建議,若發現雙手收縮壓差值大於20mmHg時,建議進一步尋求醫師臨床診治。

血壓隨時在變動,也會受到季節溫度及環境的影響!食藥署提醒,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協會公布的指引,量測前,民眾最好是能先安靜地靜坐5分鐘,採坐姿測量,綁壓脈帶的測量部位與心臟要在同樣高度,每一次進行2到3次測量,每次量測間隔1到2分鐘,之後取平均,這樣得到的血壓值最準確。

食藥署最後提醒,家用的血壓計,在長期使用的狀況下,可能會有誤差的風險,建議定期送回經銷商進行校正。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指揮中心「疫苗地圖」開放查詢首日就掉漆! 定位台北卻跑出台南資訊

戒菸要人幫!全台去年4.1萬人靠「免費戒菸」甩菸癮 成功率3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對於身體長期的病痛或不舒適,很多人寧願吃藥,也不願改變生活習慣。然而,藥物仍舊有副作用,很多藥物的副作用甚至強過想要治療的病症。但這些藥物的傷害在藥物剛問世時不會有太多人注意,除非要經過長久的時間,才會引起人的重視。 就像消化性潰瘍一樣,全世界各國以及美國國內估計有15...

閱讀詳情 »

撰文/陳世棟.整理/高芷瑩   面部基本上是由兩個部份組成,包括了五官及框架,五官包括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及耳朵,框架則是包括了面部的骨架、肌肉筋膜、脂肪及皮膚。五官決定了我們是否好看的基本條件,而框架決定了你的年輕度,但並不是有了好看的五官就代表你是美女或帥哥,必須和框架匹配才能成...

閱讀詳情 »

  採訪撰文/Miki.本文特別感謝整形外科李冠穎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有些人整型之後,眼睛大了、鼻子挺了,為什麼還是覺得不夠好看?因為東方人的臉型寬大、輪廓扁平,才會讓你「總覺得不滿意,不上相,卻說不出哪裡不對」!其實美麗的關鍵就在「打亮T字部位」,讓李冠穎醫師現身解說T字立體...

閱讀詳情 »

  撰文/陳德福.整理/高芷瑩   目前65歲以上銀髮族人口中,約有1至3%人口患有帕金森氏症;男性較女性容易罹患,男女發病率約為5:4。雖然帕金森氏症發病年齡以50至79歲居多,與其他常見的老年神經退化性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已逐漸取代癌症,成為銀髮族的頭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