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量體溫有哪些方法?  一張圖秒懂

量體溫有哪些方法? 一張圖秒懂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上學、上班、進餐廳用餐或是搭捷運、高鐵,現在都必須先量測體溫;但你知道量體溫有哪些方式?測量時又有什麼「眉角」?

義大醫院家醫科鄭暐霖醫師分析五種常見的體溫量測,教你掌握眉角量得精準:

1、額溫 

☑使用工具:紅外線額溫槍

☑發燒標準:>37.5℃

☑量測方式: 在額頭保持乾燥、無瀏海干擾下,將額溫槍近距離置於眉心的位置,做定點量測,或是採橫向滑動進行測量。

★注意事項:有鑑於額溫槍測量部位屬於人體最外層,易受當下環境影響,每次使用前,應先根據所附說明書所載使用方式置於量測環境,使其感應器與環境溫度達到平衡後再進行操作;被測量者若是剛剛走路或運動,體溫可能略高,建議可以休息10~15分鐘後再測量。

2、耳溫

☑使用工具:紅外線耳溫槍

☑發燒標準:>38℃(惟37.5℃~38℃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建議於此範圍內應持續追蹤或詢問專業醫事人員)。

☑量測方式:透過紅外線掃瞄耳膜所釋放的熱能,由此得到體溫。但耳道的結構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量耳溫時,3歲以上將耳朵向上向後拉,3歲以下將耳朵向下向後拉,但3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耳溫模式。

★注意事項:若需搭配耳套使用的耳溫槍,一旦不加裝耳套反而會測量不準;耳溫槍及耳套使用方式請詳閱所附說明書;測量前需確保耳朵清潔,因耳垢太多會影響準確性;因左、右耳溫度不盡相同,測量時應以溫度較高的為準。

3、口溫 

☑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

☑發燒標準:>37.5℃

☑量測方式:使用前,先用酒精擦拭,再將體溫計置於舌下,口唇閉緊,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 

★注意事項:測量前,應避免進食、喝水、抽菸等影響口腔溫度的行為;倘若進食,須30分鐘後再進行測量。

4、腋溫

☑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

☑發燒標準:>37℃

☑量測方式:將體溫計的測量端置於腋窩深處,手臂夾緊,電子體溫計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3~5分鐘即可。

★注意事項:腋窩處須注意不要放置干擾體溫的物件,如冰枕;在量測時,應保持腋窩處乾燥,使其不受汗水影響。

5、肛溫

☑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

☑發燒標準:>38℃

☑量測方式:量測前,先塗抹嬰兒油或凡士林作為潤滑,嬰兒採俯臥或仰臥抬腿姿勢,兒童及成人採側臥姿勢,再慢慢將溫度計插入肛門,成人深度約3公分, 嬰幼兒約1.5-2.5公分,電子體溫計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1~3分鐘即可。

★注意事項:測量期間姿勢須固定不能亂動,以免溫度計造成肛門受傷;1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肛溫模式進行體溫測量。應格外注意衛生,最好僅個人使用,不與他人共用,避免交叉感染。


量體溫有哪些方法? 一張圖秒懂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白髮增加一根根冒 科學家深究白髮產生原因,啟動復原力

宅在家不運動氣血不通 手腳麻中醫籲活血多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2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從前覺得眼睛乾乾澀澀多是中高年齡層才會遇到的情形,近年來在眼科因乾眼症求診的年輕患者比例卻逐年在升高。乾眼症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感覺灼熱、刺痛、有異物感、容易疲勞、視力模糊等,一般以為原因是年紀大了器官退化,或是更年期婦女賀爾蒙變化導致乾眼症,至於年輕族群則以為是白天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友們當心!醫師提醒,適時補充胰島素,以避免「胰臟過勞」導致不可挽回悲劇。研究指出,分泌胰島素的ß細胞若因高血糖毒性受損、甚至讓其功能完全喪失,致使胰臟過勞,可能使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加困難!彰化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莊武龍醫師表示,許多診斷出早期糖尿病的糖友,其製造胰島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國際上,對於採用羥氯奎寧治療新冠肺炎成效有所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於6月24日記者會上說明,國內臨床試驗也顯示並無特別有效,6月初已不把羥氯奎寧放在治療指引的建議用藥。 國內臨床研究顯示 羥氯奎寧「沒有特別有效」 張上淳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擔心食物不安全 孕媽咪懼食險害寶寶早產!32歲的婷婷(化名)平時因上班關係習慣外食,自從懷孕後為了寶寶健康,開始注重食物的安全與健康,只要對食材來源有疑慮或添加化學成分的食品都不敢吃,每天只吃白飯和少量蔬果,結果體重愈來愈輕。懷孕24週產檢時,醫師告知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