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長期「胃食道逆流」怎麼治本?吳文傑醫師:別吃酸的,睡覺時躺這一側

長期「胃食道逆流」怎麼治本?吳文傑醫師:別吃酸的,睡覺時躺這一側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許多上班族都是外食族,或是吃飯的時候無法定時用餐,導致胃食道逆流的現象很平常。如果你常常吃完飯,胸悶、灼熱感、不舒服,甚至夜晚會「火燒心」而醒過來,就要留意了。每日健康今天特地找來吳文傑醫師來為我們解釋胃食道逆流的原因與預防方法。

胃食道逆流的原因為何

胃食道逆流有三個成因,第一個原因是賁門肌肉太鬆,導致胃脹氣消化不良的時候,食物跟胃酸容易衝到食道,導致發炎。第二個原因是,胃內壓力大,導致胃中胃酸跟食物因為壓力回流至食道。最後一個原因是,食道太敏感,即使只有一點點胃酸回流都承受不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醫師往往會從那些方面著手

賁門肌肉太鬆的患者,吳醫師建議可以接受手術治療。胃內壓力大的患者,吳醫師認為可以從改善生活習慣與飲食方面進行著手,盡量改掉「吃太快、吃太多、吃太多肉類與油炸」的習慣,以避免因為消化不良造成的壓力過大。如果是食道太敏感的病人可能問題就不在胃部了,問題可能出在睡眠品不佳、憂鬱、焦慮、停機經候群或A型人格的問題。找出正確原因作適當修正,才能逃離胃食道逆流的困擾。

典型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食道發炎、喉嚨發炎、胸口灼熱感、刺痛感、胸悶、喉嚨卡住、失聲、咳嗽。所以如果有以上症狀可能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尤其有些證裝與呼吸系統的症狀類似,很容易搞混。

個人該如何預防

要預防胃食道逆流,最好先從吃得著手,第一、盡量少吃酸的東西,例如檸檬、鳳梨、奇異果。第二、吃飯別喝太多湯湯水水,如果胃內混合太多液體,食物就會隨著湯汁往上衝。吳醫師建議吃飯的時候盡量吃乾飯。第三、最好控制奶類飲料的攝取,例如咖啡盡量以黑咖啡為主,茶飲盡量以純茶類為主,少喝拿鐵或奶茶,因為這類飲料容易讓脹氣變得更嚴重。

生活習慣方面,如果是有肥胖問題的病人,建議將體重減下來,如果是壓力大的病人,則建議改變生活步驟。調整紓壓方式,如果症狀真的很嚴重,會因為胃食道逆流而睡不好、夜咳、胸口灼熱到醒過來的話。吳醫師也教大家一個小技巧,可以多店兩個枕頭,讓脖子頃斜15-20度。除此之外,左側躺也是一個好方法,可以讓胃在身體的下面。食物比較不會衝上來,相反的,如果右側躺的話,胃剛好就會在身體上方,胃食道逆流就會更嚴重。


延伸閱讀

火燒心?打酸嗝?醫師:拒吃「10種食物」、遵守「5要訣」,改善「胃食道逆流」不求人!|每日健康Health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陳時中多部「沒戴口罩嗨唱飲酒」影片流出,甚至遭爆在室內公然違法抽菸,連日來讓他成為外界質疑跟抨擊的焦點,陳時中今(12)日下午主持疫情記者會時,再度被追問是否感受到有政治操作、有陰謀論的感覺?陳時中直言,「你越問我壓力越大」、「越感到有陰謀」。 而一向不隱諱「...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被稱為Delta plus的「AY.4.2」變異株,由於傳播力比Delta變異株強10%,備受關注。現在台灣又出現第二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下午公布近一周針對境外移入個案的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繼10月底在一名自英國入境的英國籍男子身上驗出「AY.4...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班握滑鼠、下班後滑手機,不少人都有手部痠痛的困擾,但小症狀有可能是大危機,中部就有一名32歲、急診女性護理師,多年前開始就發覺手部關節常常莫名疼痛,起初以為是工作太累、手機滑太久惹的禍,不以為意,沒想到短短1周之間疼痛竟蔓延全身,惡化到無法行走,緊急就醫接受X光和血...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境外威脅又變大,單日一口氣又多兩位數的境外移入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直言今日境外移入個案較多,9男1女分別從7個國家來台。 陳時中說,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