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長期單側耳鳴聽不到且暈眩「耳膜硬化症」上身

長期單側耳鳴聽不到且暈眩「耳膜硬化症」上身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重的話走路都走不穩,甚 至伴隨噁心嘔吐的現象。一般而言,沒有旋轉的頭暈,比較少是因為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貧血、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它的慢性疾病等。

  有些人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耳鳴甚至昏過去。這種頭暈是因為下肢的血管收縮不足,以致靜脈血回流減少,導致心臟打出血流也跟著變少。造成這種頭暈的原因多半是自律神經的失調引起的。有許多種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的病變都會造成這種現象;某些降血壓的藥物也會 造成起立性的低血壓。

  真正的暈眩常是陣發性的,病患覺得一時之間天旋地轉,並時常伴隨出冷汗、耳鳴或嘔吐等現象。這時候走路也有困難,患者會趕快坐下來或躺下來。這時候眼睛常會出現規則跳動的現象,我們稱為「眼震」。這種眼震的觀察及紀 錄,則是醫師診斷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出現這種暈眩時,通常表示掌管我們身體平衡的組織或器官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內耳中的半規管、前庭神經、腦幹中的前庭神經核及小腦的病變。

  在常見的眩暈症中,有一種叫做「良性姿勢性眩暈」,這種眩暈是陣發性的,通 常在某一種姿勢變動時會出現,例如突然躺下或突然從床上坐起來時。這種暈眩持續的時間很短,預後也比較好。致病的原因可能是內耳迷路中耳石碎片掉落引起的。另外有一種「梅尼爾氏症」,時間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通常伴隨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的現象。至於「前庭神經炎」,通常是單次而時間較長的發作,可能持續數天或數星期,也有少數人會有反覆發生的情況,致病機轉可能是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還有另一種暈眩病症梅尼爾氏症,它是一種常見的內耳疾病,會立即造成暈眩的狀況,有點類似快速轉幾圈後,突然停下來,感覺房間還在轉、然後失去平衡的經驗。除了天旋地轉,還會伴隨耳鳴、時而聽不到,有時候還會覺得耳內充滿壓力、有悶塞感。大多數的梅尼爾氏症病人只一耳有問題。另外,儘管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梅尼爾氏症,包括小孩,但 40、50 歲的中年人易有此問題。

1.陣發性旋轉暈眩大於 20 分鐘以上:甚至幾小時到一整天。眩暈發生時,沒有任何警訊,而且嚴重的眩暈還會讓人噁心、嘔吐。

2.耳鳴或耳悶塞感:耳鳴就是感覺耳朵內有鈴聲、轟轟聲、鳴笛聲或嘶嘶聲等,梅尼爾氏症的耳鳴通常是較低頻率的聲音。

3.時好時壞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亦即,因為耳蝸缺少感覺細胞,或該細胞受損,造成聽力受損。到後來,大多數病人會遭遇不同程度永久的聽力喪失。

  另外就是因為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是前庭神經組織的缺血,也會引起暈眩。出現這種情況則可能是中風的前兆,不可不慎。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原因之外,會引起暈眩的原因還有很多,這些都需要醫師根據病史,神經學檢查、電學及影像檢查來作出正確的診斷,所以一旦有頭暈的症狀 ,都應該及早就醫。

如何找出病因

通常從問診、病人的病史,可以知道暈眩可能的原因,再針對可能的病因做進一步檢查,比如懷疑是內耳的問題,會做眼振圖;如果懷疑是中風,會做頸動脈超音波,看血管有無阻塞;用腦幹誘發電位檢查腦幹的功能;或用磁振造影檢查腦部是否梗塞、出血、萎縮、退化或長了腫瘤。不同原因造成的暈眩,治療方法也不同。

長期單側耳鳴聽不到且暈眩「耳膜硬化症」上身

 

長期單側耳鳴聽不到且暈眩「耳膜硬化症」上身長期單側耳鳴聽不到且暈眩「耳膜硬化症」上身

(上圖為:耳膜已是一片乳白色,彷如扇貝,證實是耳膜硬化症。)

一名39歲女性因右耳總是會聽見「嘰嘰嘰」,特別是在夜闌人靜時,聲音會變大,往往無法分辨究竟是耳鳴聲還是環境聲。如果旁人說話太小聲,或是講快一點,就會聽不清楚,得歪頭改用左耳聆聽。

就醫時,我發現她的右側耳膜已是一片乳白色,彷如扇貝,證實是耳膜硬化症。聽力檢查顯示,該耳有相當嚴重的氣骨導閾值差(把聽檢發音源貼在頭骨上,會比直接罩在耳殼上聽得清楚)。

慢性中耳炎導致鈣化

耳膜硬化症又稱為耳膜鈣化症,主因還是慢性中耳炎,使耳膜內層經歷了反覆的發炎損傷與再生,結締組織愈長愈多,變成纖維化;接著,中耳分泌物中的鈣質沉積其上,卡在纖維組織中,久而久之出現鈣化。

發病初期,並不會出現聽力障礙,耳朵頂多感覺悶悶的,聽聲音鈍鈍的,有時會出現難以描述且雜亂的耳鳴聲「沙沙沙」或「嘶嘶嘶」;隨著病程進展,耳膜愈來愈硬,最後變成嚴重的傳導性聽障,但聽神經及耳蝸的功能卻趨近於正常,或是僅有輕微地受損。

建議這類患者,不僅要規則地接受抗組織胺療法,以控制中耳炎,最好能配戴助聽器,可以改善聽障及耳鳴。助聽器須每日至少連續配戴10小時,只有在洗澡及睡覺時取下,耳鳴聲大約會在數週或數月內逐漸緩解,甚至完全消失。

耳膜一旦發生局部硬化,就很難恢復原狀,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局部硬化演變成全面性的硬化。須注意的是,耳膜硬化症往往會合併聽小骨或內耳硬化症,有類似症狀者宜正確就醫。

相關推薦

▲健保去年12月起擴增晚期胃癌給付,國內胃癌名醫顏家瑞樂觀看待有助一舉打破病人過去無藥可用的困境。(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南報導 盼到健保點頭同意,去年12月1日起,國內晚期胃癌病人終於多了「救命藥」可用!抗癌名醫、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直言「高興健保總算注意到這群...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過去大眾對身心科的印象是5分鐘內快速看診,拿完藥就回家,在目前健保制度,無法期待身心科醫師在每次看診不到10分鐘的體制下,解決長久累積的身心問題。身心科醫師表示,為了給患者優質醫療品質,目前有門診結合微諮商,新型態自費身心科門診拉長至15分鐘到30分鐘,透過更多對...

閱讀詳情 »

▲未來媽媽部分場景於茂盛醫院進行拍攝 / 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醫師 匯流新聞網記者吳世豪、朱奕嘉/台北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民國89年出生人口有30多萬人,但到了109年已下降到約17萬人,台灣普遍晚婚、徘徊1.0左右的超低生育率,讓實質人口結構往倒三角形移動,少子化已成為台灣國安問題,台...

閱讀詳情 »

經常腹痛便秘拉肚子 腸躁症和發炎性腸道疾病怎麼分 季節變化之交,不少人會出現拉肚子症狀,多數民眾第一時間會認為是腸胃炎、腸胃型感冒或緊張造成的腸躁症。然而當腹瀉頻繁加劇,也可能是更危險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但是腸躁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類似,一般人如何自我警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腸胃科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