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長期用鼻腔噴霧劑會導致嗅覺喪失? 搞懂3大用藥類型免瞎操心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啥咪!長期使用鼻腔噴霧劑會不會導致嗅覺喪失?針對類似流傳在網路上的擔憂,食藥署今(19)日在食藥闢謠專區強調,一般常見用於鼻炎的鼻腔噴霧劑有3種類型,只要經由專業醫療人員評估用藥,並依照醫囑正確使用,都不必擔心。

台灣有過敏困擾的民眾不少,經由鼻黏膜吸收藥品的劑型鼻腔噴霧劑,因為使用方便,又能加速藥品吸收、有效減少藥品劑量及副作用,因此廣泛地被使用於治療或舒緩過敏性鼻炎及其他疾病。

食藥署表示,一般常用於鼻炎的鼻腔噴霧劑有3種類型,包括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鼻噴劑,以及又被稱為去鼻充血劑的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其中類固醇鼻噴劑,只需極低劑量就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副作用小,長期使用並不會引起鼻黏膜萎縮或是嗅覺失常。

至於第二代抗組織胺經過結構修飾,較不易穿透中樞神經,副作用發生機率較低,且藥效作用時間較長,一天僅需口服1到2次,較為方便。食藥署說,抗組織胺鼻噴劑在安全性上考量為優秀的選擇,但有味道較苦的缺點。

食藥署強調,必須注意的是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因為其作用是藉由收縮鼻末梢血管以暢通鼻腔,常用於舒緩鼻塞症狀,但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鼻噴劑容易造成反彈性的鼻充血,若不繼續使用則會一直鼻塞,養成依賴性。

食藥署提醒,無論是何種成分的鼻腔噴霧劑,都應經由專業醫療人員評估用藥,並依照醫囑正確使用,民眾切勿自行增減劑量,以避免影響療效及副作用。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罕見!生雙胎胞滿月突大出血「流一臉盆」 送醫3次才知禍首藏子宮

腎臟也會「中風」! 持續腰痛、下背痛或血壓飆高皆恐是警訊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宣布新增274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73例,總計347例,其中台北市122例。稍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將於15時30分召開北市疫情記者會,說明目前的疫情發展與台北最新防疫政策。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閱讀詳情 »

台灣今新增274例本土、73例校正回歸與15例死亡。先前一直保持零確診的澎湖縣今破功,出現首例個案,如今本島都有本土疫情,離島中只剩金門縣還是零確診淨土。澎湖昨就傳出有確診消息,今日確定為首例個案。澎湖縣長賴峰偉昨晚在臉書表示,5月29日這名50餘歲女性案例入院至今尚在插管治療,無法直接詢問,足跡調...

閱讀詳情 »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31)日召開「行政院疫情會議」,針對民間團體有意引進國外疫苗,蘇貞昌裁示成立服務窗口,由經濟部和內政部負責處理。另也請政委唐鳳加速完成「疫苗接種預約平台」系統設計與測試。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近日有企業及民間團體熱心引進國外疫苗的建議及申請,蘇貞昌表示,非常感謝各方的善意,並指示...

閱讀詳情 »

台灣昨(30)日新增266例本土、89例校正回歸,原本死亡案例新增11例,經過查證後發現誤植「案4582並未死亡」,死亡數下修至10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對外致歉,並還原事發經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國內新增11例死亡,不過記者會後,緊急下修為10例,背後原因是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