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疲勞、抵抗力弱 易顏面神經麻痺

長期疲勞 抵抗力弱 易顏面神經麻痺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一名17歲的黃姓高中生,長期熬夜唸書拚學業,某天起床突然左邊眼睛無法閉合,剛開始眼睛、耳朵有灼熱、疼痛感,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臉部開始抽搐,嘴角沒有力氣,含水也會不自覺流出來,抬頭紋也消失,風池穴有疼痛感。聽說有一帖藥幾萬元保證治療好的偏方,但因家中經濟無法負擔而作罷,心情相當沮喪,由於臉部異狀明顯,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前往中醫求診,醫師確診為顏面神經麻痺,治療約2個月,服用中藥與針灸雙管齊下,目前已經痊癒。
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王繼榮表示,顏面神經麻痺與感染有關,在發病前有感冒、喉嚨痛、發燒等受涼跡象,沒多久一邊面頰肌肉會沒有力量,眼睛閉不起來,是病毒造成第七對顏面神經麻痺,眼皮的開合、嘴角肌肉都會受影響,長期身體疲勞、抵抗力弱也較易感染。(以上這串同時也是西醫理論,所以不用強調以中醫觀點)
顏面神經問題可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屬於周邊型,主要症狀為額部皺紋消失、眼睛無法閉合、皺眉與面部反射消失等。在急性期治療第1至2週會選擇清熱散風邪的藥,荊芥、防風、白芷、羌活、柴胡、薄荷、菊花、連翹、金銀花,在此時期熱性補藥勿服用,尤其是黃耆、人參、當歸、川芎。約第3週開始針灸,針對顏面神經分布區的穴道,翳風、陽白、四白、下關、頰車、顴髎、迎香、合谷等為主穴治療。
現代人為了增強免疫力,會自行服用安迪湯作為平日保養,藥材包括黃耆、枸杞、紅棗,黃耆雖然有補氣補虛效果,但不要誤認顏面神經麻痺就是體虛、沒力氣,需要補氣就亂服用補藥。有外感病、傷風、咳嗽、顏面神經麻痺都不適合吃黃耆,只會把病程拖延更久。
王繼榮提醒,顏面神經麻痺並不是得病後就終生免疫,屬於受風邪就會復發的疾病,平日須保護脖子、注意肩膀以上不要受涼,運動後也須把汗水擦乾避免感冒。飲食也須注意炸辣、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等上火食補勿食,如果有眼皮閉不起來或是一邊臉無力就須提高警覺,需盡快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51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位先生很擔心的說,身上好像多了1顆痣,而且在1周內就變大許多,之前看過的醫生跟他說這是脂漏性角化,需要開刀切除,於是趕快到醫院求診。一掀開衣服,1隻蜱蟲就出現在病人的背上,經詢問後,才發現病人1周內去過最近爆紅的抹茶山。 蜱蟲叮咬 5至8月為高峰期 蜱蟲(Tick)...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8年次的大寶(化名),因快一週無排便就醫檢查,據家屬觀察,大寶之前排便時,常常表情看起來都很用力且痛苦的樣子,大便也都一顆一顆的像羊大便,排便完畢擦屁股時,衛生紙上還有血;在醫師詳細的病史詢問、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口服藥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5歲的黃小姐,每到季節交替時,腳部便癢到不行,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看了好幾次皮膚科,被診斷為汗皰疹,但服藥、擦藥治療,痊癒一段時間又會復發,患處經常乾裂脫皮,不甚其擾,對此中醫師王翊錞表示,這已屬於反覆發作的慢性期,應持續就診治療,避免進入「癢>抓>產生濕疹>更癢」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關節炎別擔心,你可以擅用簡單小技巧來控制!許多人飽受關節炎困擾,不僅疼痛難忍,還會干擾日常生活和樂趣。根據哈佛衛教網,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保護關節、減少不適,從而改善和控制關節炎,或是諮詢物理治療師協助你輕鬆完成日常任務,如果關節炎不適,也不要害怕向親友請求幫助。5種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