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者挑輔具 這些撇步告訴你

長者挑輔具 這些撇步告訴你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約80歲的黃阿嬤在家中廁所盥洗後跌倒,造成腳部膝蓋骨折。術後黃阿嬤漸漸肌肉萎縮,不僅行動不便,連從床上站起來都有困難。為了讓行動不便的長者維持基本生活能力,甚至走出戶外,擁有正常社交生活,「輔具」是重要工具。適當的輔具能加強年長者站立或行走的穩定度與支撐力,並減少跌倒後二度傷害的風險。但市面上輔具這麼多,什麼樣的輔具適合家中行動不便的長者?

選用步行輔具 評估長者下肢承重、平衡、認知及環境

當家屬發現長者可能需要輔具協助,卻很少人會注意到長者持有的手杖高度是否恰當、步行輔具是否符合需求、是否能提供足夠的下肢承重、增進平衡及探索周遭環境的感官協助。

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楊育菱表示,肌力及協調性較差的年長者,往往需要使用輔具輔助行走才安全,但若選擇不適當的輔具或使用方式錯誤,反而會增加跌倒或受傷風險。步行輔具選用使用時,應先評估長者下肢承重能力、平衡功能、認知功能及環境需求。

手杖、拐杖、助行器 分別適合不同對象

步行輔具常見手杖、拐杖、助行器。手杖能夠部分承重,適用輕度運動失調(感官、前庭或視覺)、輕度關節炎、中度關節炎、髖關節或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而腋下拐杖是步行輔具中最能協助下肢承重的輔具,能夠完全分擔下肢重量,但須費大量力氣,較不適用長者;助行器的支持及穩定度佳,適用於平衡力不佳、下肢肌力弱的人使用。

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表示,使用者失能程度不同,使用輔具目的也不同。選擇與使用需要醫療人員、臨床醫師、物理治療師多方合作與協助。有些輔具可以讓使用者增進活動效率,有些輔具則可以幫助使用者恢復。但選配輔具前,先了解自己遇到的限制,會需要什麼樣的輔具,以及透過專業評估去選擇適宜的輔具,達到最大的活動功能。(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10大死因中,絕大部分都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然在排名第5位的肺炎,是少數的傳染性疾病,特別在85歲以上年長者中,肺炎死亡人口高於癌症,108年共7,961人死於肺炎,每10萬人口約2,065人。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肺炎在108年1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美國第二波疫情控再起!就在美國各州逐漸解封,設法復甦經濟之際,美國國殤日(5月最後一週)後共有數10州染疫人數開始上升,當地時間6月10日感染人數突破2百萬人。哈佛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長Ashish Jha對此悲觀預測,到9月恐怕還將有10萬多人會死於新冠病毒。紐約州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受全球暖化效應影響,夏季氣溫越趨增高,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的6至7月是因熱傷害就醫的高峰期。據統計,每日最高溫攝氏35度以上的天數稱為高溫日數,近年來不僅平均氣溫越來越高,一年之中的高溫日數也越來越多,當有太平洋高壓籠罩,颱風靠近或因西南風引起的「焚風效應」,屢有高溫破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公布108(2019)年10大死因,分析各年齡層可發現,15至24歲與25至44歲,2個年齡層死因第2名都是蓄意自我傷害(自殺)。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表示,青少年因自殺死亡已連續2年增加,尤以高空墜樓為常見。在自殺預防上,未來希望能修改建築法規外,校園心理輔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