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胎記是福相還是禍根?你不可不知的秘密!

長胎記是福相還是禍根?你不可不知的秘密!

常見胎記

一種是青色胎前痣一種是血紅斑痣

上海解放軍醫院血管瘤專家王漢忠介紹說,「我們在實際接觸中發現,胎記在幼兒期、青少年期發生比較多,他們在心理上會有自卑感,表現在不愛說話,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王漢忠表示,胎記對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發育會產生很大影響。「目前常見胎記有兩種顏色,一種是青色的胎前痣,另一種是紅色的血紅斑痣。」

 

胎記:微量元素等缺乏導致色素異常細胞增生

 

胎記是在發育過程中,人體胚胎組織發育產生異常,在皮膚表面出現了形狀和顏色的異常。主要是人體的血液中各種微量元素:鉀、鈉、鈣、鎂和酪氨酸酶等的缺乏影響了色素的合成,導致色素異常細胞的增生,通過生命傳導到表皮,逐漸蔓延成斑塊。

 

長胎記是福相還是禍根?你不可不知的秘密!

年齡越大胎記越難治,1歲治癒率高

胎記不僅會造成心理影響,還有可能危害健康。有些胎記長在眼部,會產生併發症,比如青色胎記會產生青光眼、白內障;血紅斑痣在面部會出現SW綜合症,嚴重的會產腦膜瘤,有生命危險。「因此胎記越早治效果越好。但實際當中真正就診的病人很少,特別是農村認為胎記是一個福相,很多人不具備科學知識,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據專家介紹,越早治療,細胞表皮的色素沉澱就越淺。「1歲和5歲相比,治癒率最高的還是1歲,因為色素細胞在表皮層,很快就可以用各種現代醫療技術治療,如果到5歲再治,色素細胞發育到中皮層或者皮下組織,治療難度就很大了,治療週期時間長,花費的經費也很大。」

 

長胎記是福相還是禍根?你不可不知的秘密!

去除治記有風險,不是所有的胎記都要治

目前治療胎記的常見手法有激光、光動力、冷凍、手術,還有做同位素持久放射放療。治療胎記要注意選擇正規專業的醫療機構,避免留下隱患。專家表示,「實際就診中大量的病人,用了各種藥品和激光,產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劑量用得也不準確,結果造成面部皮膚的疤痕,或者在四肢功能關節上造成了畸形。」

 

但是也有一些胎記,長在不顯眼的位置,對身體和生活沒有任何影響,就需要考慮下是否真的需要去除了,畢竟去除胎記也是會存在著一些風險的。

 

長胎記是福相還是禍根?你不可不知的秘密!

胎記種類

主要分為九種,有蒙古斑、咖啡斑、太田痣、色素痣、毛痣、皮脂腺痣、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鮮紅斑痣。

 

1、鮮紅斑痣

多數會逐漸消失

約1/3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這種胎記。它是一種小的、淡紅色的斑疹,多出現在後頸部、兩眼中間、前額以及眼瞼上。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多數會逐漸消失。

 

2、蒙古斑

通常在學齡前會逐漸消失

這種胎記平坦、光滑,一出生時就有,常見於臀部或腰部。它們多為淡藍色,也可能是藍灰色、藍黑色。這種胎記看上去像是一片淤青,在黃色人種中很常見,通常在學齡前會逐漸消失。

 

3、草莓樣血管瘤

不會消失,但不影響健康

又稱毛細血管瘤,這種胎記通常出現在臉部、頭皮、背部或胸部,多為紅色或紫色。草莓樣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後數週形成,可能不突出於皮膚,也可能稍稍高出皮膚的草莓狀柔軟腫塊。雖然不會消失,但對健康沒有影響。

 

4、海綿狀血管瘤

在青春期前會消失

它就像充滿了血的淺藍色海綿組織。通常出現在頭部或頸部的皮下,如果長得比較深,上面覆蓋的皮膚看起來無異樣,並在青春期前會消失。

 

5、咖啡斑

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

它的顏色就像是咖啡裡加了牛奶,呈棕褐色。這種胎記多為橢圓形,多出現在軀幹、臀部和腿部。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顏色變深,一般不會帶來健康問題。如果同時出現好幾個比硬幣還大的胎記,很可能與神經纖維瘤有關。

 

6、先天性色素痣

有可能發展為皮膚癌

約1%的新生兒會長這種痣。它的形狀不規整,小的直徑約為數毫米,大的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這類痣有可能發展為皮膚癌,如果面積較大就應該進行治療。

相關推薦

最近Line的朋友群組裡,又在瘋傳一則「熱苦瓜~只殺癌細胞」、「熱的苦瓜水可以救你一輩子」的文章,再度引起熱烈討論,該是到了面對的問題關鍵時刻了,不然,類似這樣的傳言可能下一次主角就把苦瓜換成檸檬、芭樂了。來聽聽營養師如何破解。 網路上瘋傳的重點如下:「熱的苦瓜水可以救你一輩子,熱苦瓜~只殺癌細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歲的小立是名好動頑皮的小男生,上幼稚園後每天都開心到學校跟同學玩,不過才一個月,小立就常跟爸媽抱怨「這裡癢癢、那裏也癢癢」,手腳上常留著抓癢痕跡,甚至破皮紅腫。媽媽帶小立看皮膚科醫生,初步判定是濕疹,但治療完一到兩周後,皮膚癢又再次發作,只好再次就醫,爸媽相當頭痛。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有一位中年婦女,常覺得大腿痠痛,以為是家務做太多,偶爾吃藥止痛緩解,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下樓梯時,大腿發生骨折,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肺癌骨轉移,還擴散到了脊椎、骨盆,痛起來每兩小時就得用一次嗎啡來止痛。肺癌晚期病人骨轉移 轉到脊椎最大宗在台灣,肺癌發生率節節攀升,而第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慢性腎臟病病患,最擔憂的問題就是要面對未來的洗腎人生。醫師表示,腎友若能落實「低蛋白飲食」,並適度搭配使用「酮酸胺基酸」,有助降低營養失調的風險,達到顧腎和延緩洗腎的效果。隨著人口老化和慢性病日益盛行,台灣慢性腎臟病人數有增加的趨勢,根據健保署資料,目前已約有32萬名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