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輩久住加護病房當心「譫妄症」上身! 這些警訊要知道

長輩久住加護病房當心「譫妄症」上身! 這些警訊要知道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60 多歲女士因泌尿道感染合併急性腎損傷及肺積水,插管入加護病房治療。當病人狀況逐漸改善,卻出現病人不睡覺,並有攻擊行為,故醫師使用新型鎮靜劑,使病人配合接受呼吸訓練;但在脫離呼吸器後,病人卻又變得不認識兒女、說她目前在茄萣、她現在要去買菜等話語,經評估,病人為加護病房譫妄症。

瞻妄症 會引發認知功能及行為改變

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加護科李仁傑醫師表示,所謂的瞻妄症,是身體的病痛改變了神經傳導物質的製造及其功能,造成神經元活性失控,進而引發認知功能以及行為上的改變。簡而言之,就是身體的病痛,讓大腦當機了,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行為表現出現了急性改變,或是變得時好時壞。

加護病房譫妄症 3種情況患病機率高

加護病房譫妄症的診斷,除了需要符合這2個表現外,還要合併有意識狀態的改變或雜亂無章的思考過程;而後者也是家屬最常對醫護人員抱怨的:「他怎麼好像中邪」、「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人」、「我覺得他眼神怪怪的」之類的說法。

李仁傑醫師指出,年紀大、失智症患者、入加護病房的疾病嚴重度高,或多重器官衰竭等,是加護病房譫妄症的危險因子;其他如藥物,像苯二氮平類鎮靜劑也可能誘發譫妄症的發生,故目前在加護病房會建議避免使用苯二氮平類鎮靜劑。

治療譫妄症 多管齊下降低傷害

對於譫妄症的治療,並無單一有效的處置方法,目前建議使用多管齊下的方式,以能將加護病房譫妄症的影響降到最低。李仁傑醫師指出,在日常的照顧上,會藉由早期脫離呼吸器訓練、早期復健運動,讓病人的生理狀況及早復原;夜間則盡量減少侵襲性治療,提供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減少病人的睡眠剝奪。

此外,醫護人員日常也會不斷告訴病人正確的人、事、時、地、物;必要時,家屬也可以協助醫護人員,藉由孰悉的人,孰悉的聲音相伴,讓病人重新得到定向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健署2018年公布其調查結果指出,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破4成5,平均每二人就約有一人處於肥胖狀態。肥胖是目前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健康議題,它與許多疾病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脂肪肝、癌症(乳癌、大腸癌、肝癌等)等。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員工加入公會,醫療人員團結!」代表醫護人員的兩位白衣天使,被旁人無情一腳踢進一池紅水中,象徵醫療人員癱瘓在血汗的醫療環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等11個工會代表,日前冒雨到衛福部門口陳情,並上街遊行,高喊「醫護過勞、病人不保;醫護沒休息,病人丟性命」,呼籲政府改善醫療環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全民關注,衛生局也藉此進一步解釋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過去被稱為「精神分裂症」,因容易造成誤解與污名,2014年才由衛生福利部、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共同推動正名。根據2017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思覺失調症患者就醫人數約15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6歲的陳先生在民國100年到105年陸續得到5個頭頸類的癌症,之後香菸和檳榔都戒了,沒想到戒了兩年多,在今年2月竟然發現罹患扁桃腺癌。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說,雖然陳先生是戒掉菸檳後又罹癌,但慶幸的是他每月都會定期回診,所以第一時間就把腫瘤處理掉,現在恢復良好。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