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輩久住加護病房當心「譫妄症」上身! 這些警訊要知道

長輩久住加護病房當心「譫妄症」上身! 這些警訊要知道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60 多歲女士因泌尿道感染合併急性腎損傷及肺積水,插管入加護病房治療。當病人狀況逐漸改善,卻出現病人不睡覺,並有攻擊行為,故醫師使用新型鎮靜劑,使病人配合接受呼吸訓練;但在脫離呼吸器後,病人卻又變得不認識兒女、說她目前在茄萣、她現在要去買菜等話語,經評估,病人為加護病房譫妄症。

瞻妄症 會引發認知功能及行為改變

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加護科李仁傑醫師表示,所謂的瞻妄症,是身體的病痛改變了神經傳導物質的製造及其功能,造成神經元活性失控,進而引發認知功能以及行為上的改變。簡而言之,就是身體的病痛,讓大腦當機了,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行為表現出現了急性改變,或是變得時好時壞。

加護病房譫妄症 3種情況患病機率高

加護病房譫妄症的診斷,除了需要符合這2個表現外,還要合併有意識狀態的改變或雜亂無章的思考過程;而後者也是家屬最常對醫護人員抱怨的:「他怎麼好像中邪」、「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人」、「我覺得他眼神怪怪的」之類的說法。

李仁傑醫師指出,年紀大、失智症患者、入加護病房的疾病嚴重度高,或多重器官衰竭等,是加護病房譫妄症的危險因子;其他如藥物,像苯二氮平類鎮靜劑也可能誘發譫妄症的發生,故目前在加護病房會建議避免使用苯二氮平類鎮靜劑。

治療譫妄症 多管齊下降低傷害

對於譫妄症的治療,並無單一有效的處置方法,目前建議使用多管齊下的方式,以能將加護病房譫妄症的影響降到最低。李仁傑醫師指出,在日常的照顧上,會藉由早期脫離呼吸器訓練、早期復健運動,讓病人的生理狀況及早復原;夜間則盡量減少侵襲性治療,提供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減少病人的睡眠剝奪。

此外,醫護人員日常也會不斷告訴病人正確的人、事、時、地、物;必要時,家屬也可以協助醫護人員,藉由孰悉的人,孰悉的聲音相伴,讓病人重新得到定向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我國再新增1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為20多歲烏克蘭籍女子,11月3日自烏克蘭經土耳其入境台灣。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衛生單位掌握個案接觸者共54人,而同行者8人皆持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目前無不適症狀,列為居家隔離。 羅一鈞說,該名個案於搭機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肌少症以及衰弱症等病症,主要是因骨骼肌肉質量與功能逐漸喪失,導致肌肉質量下降,使得肌肉功能受損,這時就會提高跌倒風險,甚至自主活動功能喪失,為了解肌肉功能的衰老程度與身體老化背後的機制,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透過基因工程的方法將造成早衰症的突變基因,早衰蛋白導入小鼠肌肉細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2歲王先生罹患第2型糖尿病5年,平常血糖控制不錯,糖化血色素(HbA1c)也在7以下,因工作所需,必須常應酬、喝酒且有抽菸習慣,日前早上起床突然胸悶喘不過氣,進一步檢查發現,心臟病變與腎臟損害,而這些都與糖尿病有關。 根據統計,我國糖尿病盛行率超過11%,患者人數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60歲林姓婦人,平時還可以從事鋼筋綁紮的工作,但有日突然覺得左腳開始感到麻木感,就醫時被診斷為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但是即使積極控制血糖,麻木感並沒有改善,反而雙腿也都無力,無法走路且連下床站立都有困難;在家人勸說與陪同下,輾轉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醫,經由神經學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