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輩久住加護病房當心「譫妄症」上身! 這些警訊要知道

長輩久住加護病房當心「譫妄症」上身! 這些警訊要知道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60 多歲女士因泌尿道感染合併急性腎損傷及肺積水,插管入加護病房治療。當病人狀況逐漸改善,卻出現病人不睡覺,並有攻擊行為,故醫師使用新型鎮靜劑,使病人配合接受呼吸訓練;但在脫離呼吸器後,病人卻又變得不認識兒女、說她目前在茄萣、她現在要去買菜等話語,經評估,病人為加護病房譫妄症。

瞻妄症 會引發認知功能及行為改變

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加護科李仁傑醫師表示,所謂的瞻妄症,是身體的病痛改變了神經傳導物質的製造及其功能,造成神經元活性失控,進而引發認知功能以及行為上的改變。簡而言之,就是身體的病痛,讓大腦當機了,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行為表現出現了急性改變,或是變得時好時壞。

加護病房譫妄症 3種情況患病機率高

加護病房譫妄症的診斷,除了需要符合這2個表現外,還要合併有意識狀態的改變或雜亂無章的思考過程;而後者也是家屬最常對醫護人員抱怨的:「他怎麼好像中邪」、「他以前不是這樣的人」、「我覺得他眼神怪怪的」之類的說法。

李仁傑醫師指出,年紀大、失智症患者、入加護病房的疾病嚴重度高,或多重器官衰竭等,是加護病房譫妄症的危險因子;其他如藥物,像苯二氮平類鎮靜劑也可能誘發譫妄症的發生,故目前在加護病房會建議避免使用苯二氮平類鎮靜劑。

治療譫妄症 多管齊下降低傷害

對於譫妄症的治療,並無單一有效的處置方法,目前建議使用多管齊下的方式,以能將加護病房譫妄症的影響降到最低。李仁傑醫師指出,在日常的照顧上,會藉由早期脫離呼吸器訓練、早期復健運動,讓病人的生理狀況及早復原;夜間則盡量減少侵襲性治療,提供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減少病人的睡眠剝奪。

此外,醫護人員日常也會不斷告訴病人正確的人、事、時、地、物;必要時,家屬也可以協助醫護人員,藉由孰悉的人,孰悉的聲音相伴,讓病人重新得到定向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時序進入冬季,天氣多變化,低溫與溫度驟降都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因而增加心血管疾病之發生的機會。國民健康署提醒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及長者,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自己認為沒有明顯不舒服症狀,惟有透過「定期量血壓」清楚掌握血壓狀況,才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高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5)日的疫情狀況:本土、死亡加零,共有10例境外移入個案,最小的僅10多歲,有5例突破性感染。今日的境外移入中,有兩位印尼籍移工與兩位境外生,指揮中心表示,移工是相當重要的勞動力來源,只要未引發社區感染,便不會暫停入境。 指揮中心表示,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近來氣溫逐漸下滑,夫妻或情侶躲在被窩取暖更增進了「人與人的連結」。1名年約40歲男子阿德(化名)發現,這段期間與另一半恩愛時,總是力不從心,於是偷偷嘗試各種偏方,希望能解決不舉問題盡快恢復一尾活龍。 收治阿德的中醫師黃慶雲表示,這名患者四處求偏方,時常大啖生猛海鮮,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25)日振奮人心的消息,應當是最新一批的BNT疫苗到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由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在今日上午有新一批,約93.83萬劑到貨,至今已到貨15批,共1047.44萬劑。本批疫苗效期至2022年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