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門牙縫大疫情期間戴口罩遮掩? 牙醫師:拖愈久代價高

門牙縫大疫情期間戴口罩遮掩? 牙醫師:拖愈久代價高門牙縫大疫情期間戴口罩遮掩? 牙醫師:拖愈久代價高

【NOW健康 李蔚萱/新北報導】每逢過年,親友的聚會特別多,此時許多民眾對於顏面打理格外的講究,因此不少人會趁年前換1個新髮型,或是去美甲、護膚、微整形,期盼新年時給人好印象。1名30歲輕熟女也考量到此點,想好好整頓自己越來越大的門牙縫,以免拜年時貽笑大方,也擔心略大的牙縫也有象徵漏財之虞。


收治這名輕熟女的牙醫師徐慶雲表示,患者原本牙齒排列還算整齊,但1、2年過去後,發現自己的門牙牙縫越來越大,原以為是牙周病導致,但經由牙醫師診斷後,發現造成牙縫變大的主因,竟然是後牙的缺牙問題。進一步了解,患者先前有1個小臼齒缺牙,但害怕植牙手術會很痛,又不想磨掉前後2顆正常牙齒做牙橋,因此一直拖延缺牙問題,沒想到此舉造成前排牙齒如骨牌效應般,一直往後倒,導致門牙縫日漸變大。


徐慶雲說明,上述患者由於還年輕,骨質條件不錯,因此不需補骨就可植牙,加上現今植牙技術進步,相較之下疼痛度較低,療程也縮短。接受植牙治療之後,這名輕熟女不僅趕在過年前,重新擁有一口整齊牙齒,且覺得手術過程比拔牙還不痛,讓她後悔沒有早點找專業醫師做診斷。


徐慶雲指出,植牙最重要的條件不只是患者年齡,還需研判齒槽骨是否穩固,有些年輕人有骨質疏鬆問題,就需補骨來增加齒槽骨的厚度;臨床上,也有骨骼穩健的老年人,不需補骨即可植牙。補骨標準則仰賴醫師專業度,且每個人的口腔條件都不一樣,故應慎選經驗豐富的牙醫師,術前做審慎評估,以免發生植體與假牙密合度不夠,以至於滋生細菌,或者骨質條件不足卻貿然植牙,日後恐有搖晃、鬆脫情形。


對於需要全口植牙,且齒槽骨流失嚴重的患者,醫師會選擇幾處骨頭較穩固的地方,植入單顆牙做為支撐點後再做牙橋。徐慶雲強調,不論是何種牙齒問題,都應盡早就醫,民眾切勿因為害怕看牙而有鴕鳥心態,例如左側牙齒疼痛,卻置之不理,只用右側牙齒咀嚼,等到兩邊牙齒都有問題時,治療上會更棘手。


徐慶雲提醒,植牙前應注意三高問題,植牙後每日仍務必確實清潔,也要定期洗牙、回診,讓醫師檢查是否有鬆動或植體周圍炎。牙齒代表1個人的門面,民眾千萬不要因為疫情期間時常戴著口罩,就忽略了牙齒健康的重要性,否則之後想要挽救口腔問題,恐怕是一大工程。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卵巢巧克力囊腫會使患者出現經痛、非經期慢性骨盆疼痛、性交疼痛、解便困難等症狀,甚至埋下約30至50%不孕症的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微創內視鏡科主任高惠芬指出,若出現相關症狀,或經臨床檢查懷疑恐有囊腫有高風險惡性病變、囊腫大小大於5公分以上等情況時,都應考慮接受手術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也逐年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6.5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健保署更統計,2017年膝部關節炎就醫83.7萬人,全台執行全膝關節置換約2萬7千件。退化性關節炎有老化與各種病理及創傷原因。隨時間發炎情況會持續甚至越來越嚴重,出現關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一名30歲陳姓女子,到乳房外科初診時就發現右側有9公分腫瘤,伴隨脊椎、骨盆轉移。靠著荷爾蒙及化療治療,腫瘤逐漸受控,但2年後藥物失效,醫師建議改用CDK4/6抑制劑治療,14個月後正子掃描發現乳房及骨頭腫瘤都已經消失,目前已經罹患乳癌3年半的她,仍然持續穩定接受追蹤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國內洗腎及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一般認為,不當飲食是主要原因之一,國外2項研究證實,多吃蔬果及全穀物食品,有助於降低第2型糖尿病風險,例如,多吃燕麥片,就能有效較低糖尿病機率。 最近《英國醫學期刊》刊登這2篇研究,來自哈佛醫學院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分別發現,多吃全穀物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