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閉氣喝水治打嗝?醫:恐致食道裂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閉氣喝水治打嗝?醫:恐致食道裂傷

35歲的李先生因近3天連續不斷的打嗝,困擾不已就醫。李先生經 X 光檢查,搭配病史、其他症狀,確定是胃酸逆流刺激食道或是食道蠕動變慢,造成打嗝。經使用消脹氣以及胃食道逆流藥物後,症狀已漸漸緩解。

 除吞嚥問題 腦部、壓力也可能造成打嗝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主任巫慶仁說明,常見打嗝原因大多為吃太飽、食物吃太大口、下嚥異常、慢性食道發炎等。其他造成打嗝的原因,除了腦部病灶外,只要消化道的咽喉、食道、胃部,以及縱膈腔的病灶,如腫瘤、發炎,胸腔的肺部,肋膜的病灶都是可能原因,連壓力情緒也可能造成打嗝。

胃酸逆流或是食道蠕動異常產生的打嗝,除了臨床使用蠕動藥物以及抑制胃酸藥物,讓胃裡胃酸及食物排空,減少對食道、膈神經的刺激。除了異常延長的打嗝需要排除其他非消化道疾病的原因外,有時還可使用抑制神經的藥物,減少膈神經衝動,緩解症狀。

飲食注意4大重點 避免打嗝發生

對付打嗝,民間有許多偏方,包括用嚇的或是閉氣喝大量水等,療效見仁見智。有時瞬間大量喝水反而造成嘔吐,嘔吐後容易造成續發性食道裂傷,或嗆到氣管。巫慶仁主任提供4招撇步避免打嗝:

1)細嚼慢嚥

讓食物經過口齒壓磨變碎變小,囫圇吞棗般的吃法容易噎到、也容易打嗝。

2)飲食不要過量

尤其是有胃酸逆流的病人。儘量讓胃不要脹滿,胃酸就不會一直溢出到食道,造成慢性食道發炎,刺激產生打嗝等不舒服症狀。

3)不要過度食用高產氣的食物

例如碳酸飲料、蓬鬆發酵的麵包饅頭、奶製品、堅果類、豆類、十字花科蔬菜如紅白蘿蔔、洋蔥、高麗菜、花椰菜、青椒等。這些食物平常都會接觸,但有症狀時需減少食用。

4)調整飲食習慣

因胃食道逆流、食道蠕動異常而產生打嗝症狀時,應調整飲食習慣,遠勝過其他藥物使用。

巫慶仁主任表示,飯吃七分飽,健康活到老。適當的飲食可以大幅減少腸胃道不適,也可以活得更健康。歲末年終到了,聖誕大餐、尾牙,大宴小酌不斷,小心別吃太飽,但是健康也要多加注意。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歲月除了會摧殘人的外表,增加皺紋外,骨質部分也會開始流失,雖然近年來網路資訊普及,有越來越多民眾了解骨質疏鬆的重要性,但不論男女其實只要過了30~35歲後,就會開始以每年約0.5~1%的速度流失,特別是停經的婦女,流失速度更快,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對此,亞東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誰說只有抽菸、吃檳榔才會罹患口腔癌,當心假牙不合也是致病原因之一!日前,一名高齡92歲的蘇爺爺,平時身體硬朗,且沒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去年在越南參加宗教活動時,因長期配戴的活動式假牙鬆動,到當地牙科重新製作,由於新假牙不合,吃飯、說話時都會摩擦到上顎牙齦,...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整理)只要掛上健康認證食品標章的食品,其銷售量幾乎能成為票房保證,使得不少產商,對於這個俗稱小綠人的認證標章,趨之若鶩,不過,這樣的認證制度自從連碳酸飲料瓶身都能見到蹤影的同時,免不了讓人質疑,健康食品認證制度,是否出現浮濫現象? 認證標章為了國人健康?還是替廠商背書?...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成癮物之一,而飲酒過量除了會刺激食道及胃黏膜,也會造成肝臟負擔,長期下來導致胃炎、胰臟炎、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及神經與心血管等系統的病變。有些人喝太多、太猛,或從小酌漸漸變成過量飲酒,甚至酗酒或變成酒癮,這些行為不僅危害身體健康,還影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