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開學了、疫情緊張! 試著做這4件事免恐慌

開學了 疫情緊張! 試著做這4件事免恐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影響,全國各級學校陸續開學,引發社區流行疑慮。開學人群聚集,口罩購買不易,恐慌情緒容易交互渲染,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王雅甄特別教導擺脫開學防疫恐慌症四撇步,提供民眾參考。

焦慮常伴身心症狀出現 5種人易演變成焦慮症

王雅甄醫師表示,焦慮是一般人常見的情緒反應,常會伴隨身心症狀,如腸胃脹氣、腹瀉或便秘、心慌或胸悶、手抖、身體緊繃、頻尿、莫名疲倦等表現,但通常在壓力解除後,焦慮反應也會跟著緩解。

然而,有完美主義、自我要求高、對未知事物易有不安全感的性格,或者長期處在各種壓力之下,焦慮反應很可能會演變成焦慮症;短暫的焦慮反應,可以讓人警覺應對眼前狀況,但一旦變成焦慮症,對於身心與生活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不得不慎。

擺脫開學防疫恐慌症 學會4放鬆步驟

疫情緊張時期,王雅甄醫師指出,「一呼、二放、三動、四投」是由靜而動、動靜皆宜很好的紓壓之道。若是偶爾的壓力所引發的焦慮,可透過「一呼、二放」的「腹式呼吸法」、「肌肉放鬆法」,從呼吸調息和覺察身體反應做起。

「腹式呼吸法」可躺在舒服的空間,輕鬆閉上雙眼,將雙手放在腹部,採「鼻吸嘴吐」方式,先從吐氣開始,將空氣吐光,同時雙手感受腹部慢慢地下降,吐氣完接著以鼻子緩慢地將空氣均勻吸入,同時雙手感受腹部慢慢地鼓起,一吐一吸交互進行,持續練習約十分鐘;「肌肉放鬆法」則是用力握拳再慢慢放鬆、雙手平抬向前推再放鬆、手肘向內靠近耳朵緊繃上臂再放鬆及用力聳肩再放鬆等方式,每天練習1-2次。

另外,還有「三動、四投」,是指「定時的運動」與「投入有興趣的活動」,可依照個人喜好安排活動或遊戲,尋求人際關係的彼此支持。

身心症狀超過6個月 盡速就醫是關鍵

王雅甄醫師提醒,若發現自己出現以上的身心症狀,且持續超過六個月,也未檢查出相關的生理問題,就應考慮就診身心科。此外,面對疫情常因「不瞭解帶來恐懼」,不妨認真研究政府公佈的資訊配合防疫;而瞭解越多卻擔憂越多的人,建議只要知道防疫重點,平時做好生活規劃,減輕生活腳步被打亂的機會,就可減少焦慮症上門。

【延伸閱讀】

這癌難防、難治、進程快! 化療新藥伴「胰」路向前

長戴口罩防肺炎 酒糟性皮膚炎復發竟增三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2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也曾經吃海鮮,皮膚突然到處紅腫嗎?開業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表示,以中醫觀點來看,稱為風疹塊或癮疹、赤白遊風,雖然很快可消退,但搔癢時難以忍耐,臉還會像吹氣球般腫大,嘴唇也如小丑一般,腫塊有時紅、有時白;這是風熱毒邪在內,要用苦參、石膏、知母、牛蒡等清除風熱邪淫,疾病才能緩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1名80歲老翁,眼窩出現疼痛,就醫後卻找不出原因,直到眼睛周圍開始出現水泡,才確診為帶狀皰疹;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周明岳指出,帶狀皰疹就是俗稱的皮蛇,症狀多為局部刺痛、灼熱感等,嚴重時恐影響睡眠。罹患皮蛇多以老年人為高危險族群,尤其早期徵兆較不明顯,就容易錯過黃金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4歲男童,連續發燒兩天,且合併腹痛等現象,緊急就醫後,才發現右下腹痛及發炎指數有持續增加的跡象,進一步檢查,確診是腸套疊所致;所幸經由鋇劑灌腸治療後,已順利恢復健康。另名約足歲的男嬰,則因腹脹就醫看診,因未有發燒情況發生,直到醫師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腹股溝疝氣合併腸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金針不但好吃,營養價值更是豐富;中醫師陳俊明表示,金針雖不是藥材,但卻是很營養的食材,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金針花含大量蛋白質及鐵質,營養價值高,亦有造血、補血、強壯臟腑機能,以及利尿、止血、消腫之作用,可說是食療與美味兼具的涼夏好料理。陳俊明指出,像是養顏補血的金針清炒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