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開學了注意!跟成人不同 叛逆?青少年憂鬱症有7大非典型形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開學了!不只防疫重要,孩子的心情狀況也要被注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就提醒,國外最新研究顯示,在開學期間進行情緒篩檢,有助於及早發現憂鬱青少年並給予適當協助與診療,建議校園進行憂鬱普篩,且除了在大學進行、也應該要在高中實施。

這一篇發表於2021年5月《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版 (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12至17歲青少年的重度憂鬱症,發病率從2011年的8.3%增加到2016年的13%。卻僅有3分之1的青少年接受治療,而校園進行憂鬱症普篩,有助於憂鬱症狀的青少年被辨識出的機率。

研究由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於2018至2020年間,針對賓州14所學校、9至12年級共1萬2909名青少年進行,結果發現,接受普遍篩檢的青少年被識別出憂鬱症狀的機率高出5.9倍,被確認需要治療的機率高出3.3倍,開始憂鬱症治療的機率高出2.1倍。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研究結果顯示憂鬱症普篩,可及早發現有憂鬱傾向的青少年,運用或整合現有資源給予青少年及時協助,可避免憂鬱症狀惡化達到預防的效果。

胡延薇指出,青少年時期是人類發展階段中的身心轉型期,容易產生不同層面的適應問題,若學校能藉由憂鬱症普篩找出高關懷族群並及時給予協助,化被動為主動,有積極的意義,在台灣,教育部也已積極推動校園高關懷群的普篩,通常在大一新生入學後實施,藉此達到憂鬱與自殺的防治。

但即便施行普篩也是會有漏網之魚,胡延薇提醒,更得透過師生與同學間彼此的關懷,建立自身情緒檢視的習慣,以及瞭解心理健康相關資訊並懂得適時紓壓維持健康身心,達到更好的防範。

葉雅馨則強調,成人憂鬱症較常以典型憂鬱症的形式呈現,像是情緒低落、常常想哭、沒胃口、常有負面想法等,而青少年憂鬱症往往以非典型的形式呈現,主要可分成7種形態:1.身體出現很多小毛病、2.暴食/厭食、3.過度在意自己的身材、4.強迫性思考、5.恐慌、6.情緒起伏強烈、7.性格大變,父母較難覺察家中的青少年是處於叛逆、憂鬱情緒還是罹患憂鬱症,反倒是教育現場第一線的老師,較容易從眾中發現差異,同儕也相對容易發現自己的朋友是否與以往不同。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唇癌沒治療竟吃去他4分之1張臉! 醫花12小時「刻」回嘴唇

月底還有莫德納來 買BNT這回「中國因素」不卡了?陳時中這樣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本土疫情爆發至今,三級警戒到7月12日,原本不論是平日、假日總是擠滿人潮的九份老街,現在街上卻幾乎看不見人,近9成9都沒有營業,有店家表示1個月開銷加上店租仍將近50萬,直呼說:「可能還沒病死就先餓死」,盼新北市政府能放寬盡量早點放寬。新北市觀旅局說,九份商圈總計有200多商家,至少7成是外來人...

閱讀詳情 »

在印度Delta變種病毒的侵襲下,施打疫苗尤為重要。日前聯醫中興院區主治醫師姜冠宇在臉書憤怒發文,指「台灣人觀念真的顛三倒四」,許多民眾質疑AZ沒用,讓他急得痛批「疫苗緩打、挑疫苗,才是該死好嗎?」稍早他又在臉書發文,點出「台灣最大威脅」是疫苗覆蓋率根本不夠,不要小看這AZ疫苗,「沒打疫苗的就是成為...

閱讀詳情 »

今天行政院長蘇貞昌證實,台灣採購的這批41萬劑莫德納疫苗下午就會抵台,至於疫苗該如何分配給各地方政府,未來是否會開放更多族群施打,由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4:00親上火線記者會說明。(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還在挑疫苗!醫揭「台灣最大威脅」:不要小看AZ 懷孕護理師救人染疫 急...

閱讀詳情 »

常言道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現代上班族每天為交付上級緊急交辦任務和使命必達的業績目標在壓力下奮戰,還沒到不惑之年,白髮已然悄悄冒出。   黑髮的秘密其實就藏在頭皮底下,熬夜、壓力、愈趨惡化的空氣汙染,使白頭髮趁隙現身。多數人選擇透過染髮來解決,但這只是暫時性卻又傷髮的過程,更有致癌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