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機智醫生生活》劇情真實上演 「這手術」治腦動脈瘤

防《機智醫生生活》劇情真實上演 「這手術」治腦動脈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前陣子引發熱潮的韓國醫療劇《機智醫生生活》中,女主角蔡頌和的門診曾出現一位患者,確診腦動脈瘤,但因瘤囊累及眼動脈,手術中有高機率失明,在聽完病情解說後,患者陷入疾病風險及手術風險兩難之中,一度拒絕進行手術治療。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放射診療部主任、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理事及台灣神經血管外科與介入治療醫學會理事長黃浩輝教授對此解釋,劇中主角用的是傳統白金線圈栓塞手術,栓塞過程的確可能使眼動脈出口被堵住導致失明,但近年來有更新的方法利用血流導向裝置治療動脈瘤,置放後可使腦動脈瘤萎縮甚至消失,眼動脈不會被阻塞,可避免劇中治療的困境上演。黃浩輝教授也分享,自己臨床中遇過極度相似的案例,置入血流導向裝置治療後的病患追蹤到現在,除動脈瘤已完全塞閉外視力也沒有受到影響,預後相當良好。


防《機智醫生生活》劇情真實上演 「這手術」治腦動脈瘤

▲眼動脈瘤

白金線圈栓塞動脈瘤已被受肯定 但腦動脈瘤復發率仍是問題

腦動脈瘤的產生因為腦血管壁長期受血液不平均壓力衝擊,脆弱處造成血管囊狀隆起,管壁因此更薄、更脆弱,不分大小都有破裂風險,也無法預測瘤囊何時會破裂致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確如劇中所說,「就像一顆未爆彈藏在腦中」,破裂後甚至有1/3的患者到院前即不幸死亡。

黃浩輝教授說明,過去腦動脈瘤外科手術需開顱,恢復期長,風險也較高,因此即使患者診斷出未破裂的腦動脈瘤也不一定會開刀,追蹤觀察一段時間後,如有發現瘤囊變大或破裂情形才會進行手術。而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微創栓塞手術出現,可透過X光透視,從患者股動脈置入導管到腦動脈瘤內,再釋放白金線圈將瘤囊塞閉,降低血流入瘤囊內的壓力,隨後產生血栓及纖維化,最後動脈瘤完全栓塞,避免破裂,不僅手術傷口較小,恢復期也較短。

但白金線圈栓塞也有治療瓶頸,包含無法使瘤囊縮小,復發率會因線圈擠壓或線圈的緻密度不理想的原因影響。另外黃浩輝教授也提到,如果患者腦動脈瘤較大,復發率也會比較高,這些困境間接促進了血流導向裝置的誕生。


防《機智醫生生活》劇情真實上演 「這手術」治腦動脈瘤

導流血液避免血流入瘤囊 裝置促進血管內膜化加強瘤口的閉塞

黃浩輝教授解釋,血流導向裝置是利用質地軟、緻密的軟金屬線編織的密網支架,放入血管腔內而非腦動脈瘤囊,從血管腔中導流血液,同樣有避免血液流入動脈瘤囊內的效果;再來,隨著時間,血流導向裝置可促進血管內膜化,達到保護血管壁,甚至有讓腦動脈瘤萎縮的效果,降低復發機率,也同時減少腦動脈瘤壓迫到其他神經的機率。

黃浩輝教授指出,國際大型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置入血流導向裝置五年後,動脈瘤完全閉塞率高達95%,而不只小型動脈瘤,對大動脈瘤也有相當程度的功效。

施行血流導向裝置難度高 醫師經驗相對重要

血流導向裝置協助改善許多腦動脈瘤過去治療上的困境,但也因其質地軟的特性,導致手術施作難度增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做為台灣臨床使用先驅,專業醫師團隊在施作手術前,至歐美各國進行無數次觀摩、學習,並經過國外指導員長期訓練,黃浩輝教授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林口長庚已有好幾百例的手術實例,成功率都超過9成,腦部手術已不像過去民眾心目中所想的這麼可怕。

腦動脈瘤及早診斷、治療 從頭避免破裂風險

黃浩輝教授提醒,腦動脈瘤好發於有相關家族病史、三高族群、動脈粥樣硬化及長期抽菸族,因腦動脈瘤初期無症狀,過去常有破裂跡象時才能確診,但現在影像檢查儀器越來越進步,包含磁共振(MRA)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都能協助民眾早期診斷、治療,尤其高危險群更應定期安排施作腦部健檢,及早發現並在腦動脈瘤未破裂前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精準醫療台灣肝臟移植手術領先全球 放射科如同「肝臟移植領航員」

前列腺癌偵測不易 MRI能精準揪出「最惡性腫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1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還在為惱人的肝斑所困擾嗎?美魔女余皓然現身分享自身對抗肝斑的經驗,其中以清潔和防曬最為重要,並且使用外擦三合一去斑膏,就能輕鬆消除肝斑。她表示,近年確實為了臉上浮現的斑點感到不安與困擾,初期還可以透過雷射使肌膚獲得立即性的改善,但隨著幾次的療程後,漸漸發現斑點數量仍不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4年除了自拍棒崛起以外,也有許多自拍神器不斷推陳出新,例如相機、手機…等3C產品,都主打著只要按下快門,利用內建的相機濾鏡及6階段以上的美肌模式,再輕輕修一下,就能讓自己美美的照片傳到網路上見人。雖然在網路世界中可以以完美的照片呈現,但在現實生活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隨著3C產品普及、高度用眼族群漸增,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更是造成老年人視力退化及失明的常見原因,但至今仍沒有明確的早期診斷方法。為此,台大醫院及杏國新藥,共同成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研究中心,期望發展早期確診技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共有3900萬人失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異位性皮膚炎常見於嬰幼兒,會在皮膚上長出紅疹,且奇癢無比。小朋友通常無法忍受搔癢,把皮膚抓到皮破血流,甚至引發細菌感染。醫師指出,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首重皮膚保濕,建議選用含有植物性油脂護膚保養的產品,成分天然且溫和,較適合小朋友使用。皮膚科醫師曾忠仁指出,異位性皮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