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防中風別只看膽固醇 NG早餐更傷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防中風別只看膽固醇 NG早餐更傷身

你早餐都吃中式還是西式呢?哪些NG組合會影響血管健康?從腦中風的兩大分類可以看出端倪。營養師表示,「出血型腦中風」和「血管栓塞型腦中風」絕對不只是膽固醇的問題,還有飽和脂肪酸、鈉攝取量,包括鹽、醬油及所有調味料。 

少吃高鹽、加工製品和奶茶
常見的燒餅油條,每份含有約45cc油脂和近2公克鹽分,若天天吃,膽固醇指數與血壓漸漸飆高!千禧之愛基金會營養師陳扆洵指出,出血型腦中風主因就是血壓控制不佳,飲食中的鹽分與調味料多寡影響最直接;其次為天氣寒冷、溫差大、高壓力、過度疲勞、情緒起伏過大及飲酒過量等,若是坐冷氣房辦公的小資族,室內外溫差導致血管異常收縮,外食又NG就很傷「腦」筋。

西式早餐搭配熱狗、火腿、培根等高鹽又加工的再製品,脂肪含量也比較高,陳扆洵營養師建議少吃。另外簡單方便的包子、蘿蔔糕、蛋餅等,則屬於黃燈區,建議偶爾吃即可;早餐飲料可以選無糖紅茶、無糖豆漿、無糖優酪乳或低脂鮮奶,若需要提神可以選美式咖啡、拿鐵,至於奶精為基底的傳統奶茶,也是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要盡量避免。

攝取4種食物 改善血壓及腦血管健康
為什麼吃早餐這麼挑剔呢?近日影帝吳朋奉因腦中風驟逝,陳扆洵營養師認為除了先天基因缺陷,臨床上多數中風患者是因慢性病、生活習慣病(如三高、代謝症候群)引起,多是不好的飲食習慣累積而成。想降低風險,多數人會聯想到少吃「膽固醇」食物,例如內臟、海鮮,其實改善飽和脂肪酸、鹽分攝取超標、改掉NG飲食,可先避開危機;建議多吃以下四種食物,進一步改善血壓及腦血管健康。

含鎂食物/豆類、全穀類
鎂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元素,具有調節神經和肌肉活力的作用。此外,鎂也是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的剋星,可多吃深綠色蔬菜、豆類、全穀類,適量進食堅果等。

含鉀食物/深色蔬菜
芹菜、空心菜如芹菜、菠菜、空心菜、川七、莧菜、茼蒿、山藥、韭菜、地瓜葉等都是高鉀蔬菜,多吃能達到體內鈉離子和鉀離子平衡。以燙青菜形式攝取時記得少加醬料。

食物/牛奶、豆腐
當身體缺乏鈣質時,體內鈣離子失衡,可能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收縮增強,增加血管阻力(血壓)。多吃含鈣食物,如牛奶、優格、小魚乾、豆腐、黑芝麻等,能相對穩定血壓。

水溶性膳食纖維/秋葵、山藥
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具有穩定血壓的功能,如秋葵、山藥、南瓜、海藻、蘋果、燕麥、胡蘿蔔、花椰菜、香蕉、奇異果等很豐富,可多多攝取。

想要保護腦血管健康,明天起將NG早餐改成不加油條的紫米飯糰,或是不抹沙拉醬、蔬菜加倍的總匯三明治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掌冒出奇奇怪怪的斑點,千萬要小心!台中就有一名64歲的退休媽媽,女兒經常陪她聊天,也會幫忙按摩抒壓,今年初女兒就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一查資料,擔心可能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媽媽就醫檢查,真的確診為肝癌初期,經手術切除,順利恢復中。 收治病人的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6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個案及44例境外移入。桃園市昨天新增3名確診,父母親和幼兒被採檢出陽性,市府防疫團隊擴大匡列後,其中包括3個家庭群聚,有一家6口確診,其餘則有2個家庭有2人確診,Ct值介於...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悶燒」久久不退,更要注意老人家的心理狀況!董氏基金會引用最新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的一項研究提醒,研究發現,與疫情前相比,年長者更加憂鬱和孤獨,建議不妨採取6大作法,對身旁的銀髮族長者提供關懷跟協助。 這一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學者進行,分析《英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臂不舉,問題可能很大!一名60歲男子,右肩膀就陸續出現疼痛、手臂無法上抬等症狀,一開始自行貼藥膏,也做了復健,但持續3個月依舊沒有改善,最後求助醫院骨科,仔細檢查才發現,其實是因為旋轉肌袖退化造成破裂,必須進行肌腱修補手術。醫師提醒,旋轉肌袖破裂的症狀有時與五十肩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