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倪玉濱/竹縣 報導】
多一點鼓勵與打氣,少一點謾罵和猜忌,這是疫調同仁每日埋首工作的日常,經常加班到半夜的他們,面對疫調進度,比誰都心急。
這段時日以來,衛生局同仁每一天都不確定什麼時候能下班,面對疫情關鍵時刻,他們只一心想要盡速處理手上數量龐大繁雜的疫調、建檔、通報工作,疫調完成後馬上通知環保局進行消毒作業,每個環節都分秒必爭、每一天都在跟時間賽跑,為的是能讓民眾安心、讓病毒散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這樣高壓的工作下,所有同仁一致繃緊神經、不敢鬆懈。
我們明白大家在得知當日有確診者後,會很急迫地想要知道足跡資訊,但有關確診者足跡的公布,依據全國防疫會議的結論,必須確認正確性後始可公佈,他縣市的足跡,亦先行通報各地方政府知悉。另外,中央規定之公布足跡準則,僅可公布發病日前3天之足跡,不可公布場所包括:職場、學校、醫院、診所、旅館、家庭、私人聚會場所。每一則公布的疫調結果,都是在遵照中央的準則以及多方審慎評估考量下產生。
衛生局根據疫調結果,公布確診者公共場所活動史,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提醒鄉親,曾經在相同時間,出入這些高風險公共場所的民眾,要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千萬不要把公佈足跡作為窺探他人隱私的依據,也不用有責怪的情緒。染疫不是確診者的錯,店家被公布也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什麼。疫調和公布足跡是為了公衛需求,追蹤相關風險,請大家不用恐慌!
昨日的案3612及案3865,兩案確診者生活習慣皆十分單純,所涉公共場所不多,請大家寬心,也請相信衛生局人員的專業;在疫情升溫的緊張時刻,我能理解大家心中的焦急和慌張,但此時也正是我們應該團結起來、互相打氣鼓勵的時候,請對我們辛苦的第一線人員多一些信心和支持、少一點謾罵和猜忌,我們需要的是站在同一陣線對抗疫情,而不是製造更多恐慌及對立。
上圖:防疫人員穿脫防護衣訓練課程
圖:新竹縣衛生局同仁在領頭楊縣長楊文科率領下,勇敢面對疫情!
【更多新聞】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捷克捐3萬劑Moderna今(8 29)下午抵臺
【記者 陳顗哲/台北 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表示,捷克政府於7月26日宣布捐贈我國3萬劑COVID-19疫苗,經捷克衛生部與我國駐捷克代表處之通力合作安排,已於臺北時間8月27日凌晨自布拉格機場啟運,預計8月29日下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該批Moderna疫苗抵臺後,將於完成通關程序...
閱讀詳情 »你也有這困擾嗎?這個健康議題打敗減肥,年觀看成長率達101
隨著疫情升溫,國人健康意識更加抬頭,Google搜尋中,與「健康」相關的搜尋量年成長達25%,可見民眾對健康資訊的渴求。TVBS《健康2.0》為全台討論度最高的健康節目,近年積極運用數位工具發展各種內容,更與Google合作推出線上新形態廣告服務。日前 Google舉辦健康產業年度高峰會,...
閱讀詳情 »「疫」外傷害! 台灣去年家庭二手菸暴露率增幅破2成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下,國內出現「疫」外傷害!國健署調查分析發現,去年國人家庭二手菸暴露率上升至27.1%,增幅超過2成,儼然成為威脅家人健康的一大警訊,背後原因就是許多人擔心違反傳染病防制法不敢脫口罩在室外吸菸,常常為了菸癮躲在自家陽台吸菸。 根據國健署2016年至2018...
閱讀詳情 »科技部2021年唯一新獲補助學者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獲獎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投入乳癌抑控基因研究表現出類拔萃,是國際知名的癌症基因科學家,對人類的健康促進與癌症治療有卓越貢獻;為奠定台灣世界科學的領導地位,2021年洪明奇院士成為榮獲科技部「學術攻頂研究計畫」唯一新獲此項補助的學者,每年補助研究經費高達一千五百萬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