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在家「乾」瞪眼,改善乾眼你眼藥水選對了沒?

防疫在家「乾」瞪眼,改善乾眼你眼藥水選對了沒?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典型症狀為咳嗽、發燒,但民眾染疫後,免疫系統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會引起全身劇烈發炎,可能導致患者眼睛乾澀不適;若病毒進入眼表細胞,也可能衝擊保濕能力,根據今(2021)年初新發表的研究顯示1,新冠肺炎感染者竟有約一成出現乾眼症類似症狀。也因為疫情進入三級警戒逾一個月,工作、社交、娛樂轉為線上的民眾,每日3C用眼時間再提升,就可能導致濕潤度缺乏型乾眼患者增加。整體而言,新冠肺炎直接、間接造成國人乾眼症危機!

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鄭惠川教授指出,長期使用3C產品,造成可以讓淚液停留在眼表的黏蛋白濃度降低,建議透過可以同時補充黏蛋白和水分的淚膜導向精準治療療法,從致病根源精準緩解乾眼症。

補水還不夠!3C族治療乾眼關鍵是補充黏蛋白

乾眼症源於淚膜不穩導致眼部水分易蒸發,因此,許多民眾常有「只要補充足夠水分就可以改善」的迷思。鄭惠川教授說,淚膜分為三層,由內而外分別為:讓淚液吸附於眼表的黏液層、淚腺分泌的水液層、延緩水分蒸散的油脂層,只要其中一層出問題就可能引發乾眼症。因為每一層功能不同,造成乾眼症的原因以及治療方式會有所差異,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 ADES)在2020年的最新乾眼症共識中,特別提出淚膜導向治療 (Tear Film Oriented Therapy, TFOT)概念,說明治療乾眼症應依據淚膜不穩的根源選擇對應藥物,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才會更全面。

提及今日民眾因3C用眼時間增長導致的乾眼問題,鄭惠川教授說,十年前日本學者曾針對長期使用電子螢幕(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上班族進行研究,其中經確診的乾眼症患者有明顯症狀,進一步分析後發現黏液層中黏蛋白的質與量有問題,此類患者與亞洲乾眼症學會最新共識中的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相關。對於這類型的患者,建議以同步補充黏蛋白及水分的淚膜導向治療,提供水分並精準補充黏蛋白、修復黏液層,從根源治療乾眼症。

醫病齊心精準出擊,打擊乾眼輕而易舉

鄭惠川教授說,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不斷透過研討會與專家學者交流,今日對乾眼症已有新的治療共識,認為臨床診治上可以加入淚膜導向治療及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的概念,才能提供我國乾眼患者最全面、最妥善的治療。在醫療團隊及藥物支持下,也鼓勵民眾按照醫囑接受角膜結膜螢光染色等相關檢查,及早確認致病原因,掌握黃金治療期。

鄭惠川教授提醒,輕微乾眼症雖然不會造成視力損害,但若拖延不管,日後將大幅影響生活品質;且如果角膜上皮受損,治療將更為棘手。因此只要有眼睛乾澀、疲勞、視力不穩定、畏光、吹到風不舒服或痠痛感加劇等乾眼症狀,最好儘速就醫檢查,讓專科醫師評估判斷並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參考資料: 

1.Ocular Manifestations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841281/?fbclid=IwAR2Dg3LNPiKHq9piXGQCujDNliEpjcTvkDJLOekBuhsuHTWJC7JuuUS86W4 

2. Uchino Y et al., JAMA Ophthalmol 132:985, 2014

3.2020 ADES亞洲乾眼症學會乾眼症共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23530/ 


【延伸閱讀】

居家辦公眼睛霧茫茫 小心「新型乾眼症」找上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7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先前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中有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先運動再吃早餐,脂肪的代謝量是吃完早餐再運動的兩倍,許多熱愛運動瘦身的人馬上蠢蠢欲動,打算空腹運動。運動營養師楊承樺表示,最近有英格蘭巴斯大學的研究指出,雖然先運動再吃早餐運動中脂肪燃燒是運動前先吃早餐組的兩倍,但消耗的總熱量是一樣的,甚至6週後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變漂亮免挨刀 非侵入式醫美療程正夯近年來吹起非侵入式醫美風潮,民眾想要變漂亮,不用挨刀也能做到。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公布醫美市場研究調查,針對具有醫美使用經驗的台灣民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變年輕」、「改善肌膚鬆弛」成為愛美民眾接受醫美療程的主因,更超過四分之一以上民眾已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020年頻傳人們因心臟疾病而逝世的新聞,疾病突發的當下總是讓人措手不及,更突顯出心臟疾病對於生命的危害。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響應2020世界心臟日「Use Heart to Beat」的口號,呼籲患者應規律就診,若身體不適也應及早就醫,因為心血管疾病若能長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70多歲女性患者,做了脊椎、和兩側髖關節3部位的骨密度檢查,T值都未達-2.5的骨質疏鬆症標準,僅在骨密減少階段,但礙於健保,病人很痛苦,醫師卻無法開藥。診治該案例的臺安醫院影像醫學科主治醫師錢本文教授審視後,加上第4部位─前臂的骨密度檢查,發現T值達-3.5,終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