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防疫意外好消息!5月就該大流行的腸病毒掉9成 十年首見沒流行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之下,意外也有好消息!疾管署今(9)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顯示,原本5月就該進入流行期的腸病毒,不但單周就診人次比去年大降接近9成,僅1千多人,距離流行閾值的1.1萬人次有著極大的距離,連踏入流行期都沒有,為十年來首見,腸病毒併發重症同期確定病例也掉了6成;且不只腸病毒,包括流感、麻疹、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確診病例也幾乎不見了。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指出,相同的狀況也出現在鄰近的香港、韓國、泰國、中國、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國,顯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防疫意識提升,落實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加上邊境管制政策,同時也預防感染其他傳染病的機會。

依據疾管署監測,上周不但國內類流感及腸病毒就診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71.1%及88.2%;其他呼吸道傳染病,像麻疹、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確診病例數亦較去年同期下降39%至100%;就連蟲媒傳染病的日本腦炎、恙蟲病、登革熱確診病例數,也較去年同期下降43%至100%。

值得注意的是,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國內傳染病趨勢唯一出現不同走向的是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今年以來已累計5例,較2016至2019年同期為高;分別為南部3例、北部2例。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今年5例已經是國內20年以來的新高紀錄,不過,漢他病毒出血熱在國內本來就以散發個案為主,民眾不必過度恐慌,維持環境的清潔仍是預防最重要的關鍵。

林詠青說,漢他病毒出血熱除了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措施,隨時做好環境清理。只要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汙染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清理。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保自費醫材8月起有「收費上限」了! 全台9成醫療院所都得降價

有傷口貼「人工皮」就可痊癒? 皮膚出這5大狀況不適用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有時掏抓耳朵時都會掏出一些耳屎,到底耳屎是怎麼來的?需要定期清理嗎?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其實耳屎是耳道的分泌物混合皮屑、細菌而成,具有保護耳道的作用。一般來說,耳屎會不斷排出,無需自行掏除,但若感到不適時,最好諮詢醫師的診斷與處置。  外耳道會產生分泌物來保護耳道,分泌物混合脫落的細菌、塵...

閱讀詳情 »

很多人在年後會做一點小小的改造,讓外表煥然一新,像是繡眉、刺青、穿耳洞…,或是去刮痧、針灸,幫身體好好地保養一番,但這些動作,可能潛伏著致癌因子。衛福部統計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造成致死率這麼高的原因 ,與肝炎病毒的傳染有關。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表示,當身體出...

閱讀詳情 »

黃斑部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第1大主因,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4千萬名老年人失明,其中10分之1係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而看不見。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3年,研究有了突破進展,將血液、皮膚等體細胞成功分化成人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此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