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旅館Omicron群聚有2例改判為本土 國內首2例現蹤

防疫旅館Omicron群聚有2例改判為本土 國內首2例現蹤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25例境外移入同時,也宣布新增2例境外改本土之個案。近期防疫旅館群聚感染,不論是否為「疑似」,都令住客擔心防疫旅館的環境衛生。


防疫旅館群聚案件 出現台灣首2例Omicron本土病例


北市於12月28日至12月30日發生防疫旅館染疫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疫調後宣布此為防疫旅館群聚案件,同時2例判定為本土個案,這也是首2例Omicron本土病例。


防疫旅館Omicron群聚有2例改判為本土 國內首2例現蹤

▲陳時中宣布在今日改判案17058、案17099兩例為本土。(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因為案17058從深圳入境,深圳至今都沒有Omicron的病例回報,因此在當地感染Omicron的機率相對低,在旅館內感染的可能性比較高。另外案17099從日本入境,但12月15日都在邊境攔截25例,也沒有進入社區。而美國的Omicron疫情一直很嚴峻,極有可能是案17085帶回病毒。案17085與17058、17099兩人有2個位點差異,後兩者應是在旅館遭受感染。且案17085的Ct值起初為26,複驗時卻變27,從這樣的變化可看出,該案染疫時間較早。


依照基因定序與病毒量追蹤結果,推斷最可能傳播鏈為案17085分別傳給17058與17099兩人,陳時中宣布在今日改判案17058、案17099兩例為本土。


防疫旅館Omicron群聚有2例改判為本土 國內首2例現蹤

▲案17058與案17085接觸者匡列及採檢情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17085與17058的疫調採檢情形中,同樓層36人除待採的1人中,有1例陽性,其餘33人為陰性。列自我健康監測的8位員工也全是陰性,3位同住者全為陰性。提到可能的傳染途徑,陳時中鬆口透露,「不排除透過空氣傳播。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的Omicron病例共有88例,其中有86例境外移入,2例本土,66例的年齡層介於20至40歲。88例個案中,有50為輕症,另有38例為無症狀感染。


防疫旅館Omicron群聚有2例改判為本土 國內首2例現蹤

▲案17181採檢與調查情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境外移入者有家人念幼兒園 該幼兒園緊急停課


另1例引發關注的旅館內群聚感染,案17181的小孩念的幼兒園已經停課,8名親密接觸者,包含1位保母全是陰性;旅館內同樓層共匡列9人,目前採檢的7人為陰性;14名其他住客中10名陰性;該旅館員工有9名陰性,1名正在檢驗中。全案應採檢41人,34人為陰性,陳時中認為對社區影響偏低。


指揮中心查驗防疫旅館 百家需要複驗


指揮中心也針對指標個案的認定做出三項指標,例如Ct值特別低、潛伏期過長,不同案主在時間上有重疊等,將根據這些指標進行調查。指揮中心在2021年宣布調查465間旅館是否符合規定,目前已完成395間,8家完成複驗,另有上百間需要複驗。從上次群聚後,各地方政府需依照指標回頭檢視有沒有這類情形,今日還有專家小組前往審查。


陳時中強調,近期防疫旅館內的狀況都是在檢驗期間被發現,對社區威脅較低。另外高雄市長陳其邁呼籲居家隔離對象應改成去集中檢疫所,陳時中回應,端視集中檢疫所量能,且地方的警政與民政單位須做好電子圍籬,居家檢疫者須遵守規定,才能防範社區出現防疫破口。


更多NOW健康報導
▸燕麥奶、牛奶、豆奶都有「奶」字 其中「非奶類」是它
▸經痛不是忍忍就好! 中醫調理經痛不必依賴止痛藥緩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7旬老翁頸部突起腫塊且快速長大,2周內長到2倍大,無壓痛感,切除化驗發現是惡性角化棘皮瘤;此病好發於中老年男性,常出現在皮膚曝曬陽光處,民眾身上若有莫名腫塊應速就醫。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黃季怡表示,73歲老翁1個月前注意到頸部皮膚突起一個腫塊,且快速變大,2周內就長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你肚子餓時,是否也感覺特別容易發脾氣呢?其實主要因低血糖所導致。根據來自貴湖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指出,當處於低血糖時,容易會感到壓力和憂鬱,且會埋下不良情緒的危險因子,換句話說,飲食習慣與情緒和壓力習習相關,此研究也於2018年9月刊登於《精神藥理學》期刊。處於低血糖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的小孩常拒絕食物或吃得比較慢嗎?其實背後原因除了挑食、胃口或消化不佳等因素,可能還得考量是否是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所導致。南投醫院林宛臻語言治療師指出,通常孩子兩足歲時就不會再流口水且和成人飲食狀況相同,但若孩子仍依賴奶瓶餵食,且總是不經意流口水,就恐是口部功能發展出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連日來氣溫屢創高溫,除了注意室內溫度保持通風,若從事戶外活動時也應注意防曬並補充水分,才能避免熱傷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平時也應避免早上10點至下午2點間從事戶外活動,若有不適情況出現,應盡快離開高溫環境,必要時立即就醫,此外,也特別分享酷夏防暑三要訣,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