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期不敢看眼科 延誤就醫恐永久傷害!

防疫期不敢看眼科 延誤就醫恐永久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不少民眾即使身體不適,卻因擔心前往醫療院所就診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而止步,這樣好嗎?桃園眼科診所院長王甯加醫師分享,日前就有一位患者罹患結膜炎,因疫情關係不敢就醫,便自行至西藥房買眼藥水來點,數日後症狀未改善又至其他西藥房購買,前後使用了近五種眼藥水,出現類似藥物不良反應才緊急求診,本來一週能治癒的眼疾,反倒折騰了快三週才好!

眼部不適勿輕忽 趁早治療不要拖!

疫情期更需注意眼睛健康!居家辦公、上課頻繁使用視訊會議或線上課程,都需要長時間近距離注視著3C產品,用眼過度導致角膜乾澀破皮、眼壓升高、老花眼或白內障等提早報到!王甯加醫師解釋,一般用眼過度會造成眼部肌肉脹痛、疲倦,門診多開舒緩放鬆等藥水緩解症狀,但若民眾除了眼睛脹痛之外,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眼白泛血絲、視力模糊等現象,則有可能是急性青光眼,不只需用藥水控制,甚至需做雷射手術來治療,若無即時就醫可能導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

因此,王甯加醫師呼籲民眾,眼睛不適還是需就診讓醫師評估,相似的症狀卻有可能是不同病因,切勿自行判斷而耽誤病情,目前既有的療程也不可隨意中斷。

學童近視控制不能等 多元矯正方式不間斷

王甯加醫師提醒,尤其是已經在進行視力矯正的學童,散瞳劑藥水或角膜塑型鏡片等治療務必持續不中斷,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近距離用眼30分鐘,需休息10分鐘,避免成為高度近視,大幅增加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的機會。

王甯加醫師說明,雖然近視是不可逆的,但仍可在近視後加以介入治療,控制近視度數的增加幅度,降低罹患高度近視及相關併發症的機會,現在矯正方式多元,提供完整的學童近視防控全方案,行之有年的長效散瞳劑,可依濃度、劑型的調整,達到有效的控制;目前詢問度高的角膜塑型片是通過美國及台灣FDA認證,學童只要在晚上睡覺時配戴,透過物理性原理改變角膜孤度,長期配戴可控制近視,白天學童皆可正常上課運動,不必再配戴任何鏡片,符合學童好動個性,便利性也相對提昇,無論選擇何種方案,都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充分溝通並遵照醫囑治療及定期回診,才能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安心就診! 疫苗覆蓋率、快篩及防疫措施是關鍵

王甯加醫師表示,現在不少醫療院所都備有妥善的防疫配套措施,以自身服務的診所為例,全台25間眼科,疫苗覆蓋率近100%、快篩陰性率達100%,高規格防疫措施,除了最基本的體溫量測及實聯制,就診病患及陪同親友皆會利用健保卡進行健保雲端旅遊史調查,所內也全面採用梅花座候診、分流看診,加上全區定時消毒等措施來保障民眾安全。他補充,診所全數醫護人員包括驗光師,診療時都全程穿著隔離衣、配戴護目鏡,且醫護人員皆已施打疫苗並定期進行快篩檢測,民眾可以安心前往就診,免受眼疾困擾!

就診方式多元化 線上診療好easy!

為改善疫情期民眾不願外出看病而延誤就診的問題,醫療院所陸續推出線上看診的服務。王甯加醫師說,以自身服務的診所為例,民眾只需用LINE加入好友並於線上約好診療時間,接著上傳本人及其健保卡合照確認身分,即可進行視訊問診,步驟簡單方便好上手,看診後若是醫師視情況評估有需要,再至現場做更詳細的檢查。

王甯加醫師建議,民眾如想降低出門的風險,可以多加利用視訊診療,才不會讓之前病患逕自至西藥房買眼藥使用而加重病情此類的憾事一再發生。

【延伸閱讀】

疫情宅家用眼成隱憂 學童近視控制不能等

身高老是吊車尾 靠生長激素獲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無菸環境的概念,由你我開始做起!臺南市歸仁區衛生所於106年配合臺南市衛生局政策,舉辦一系列的拒菸保護環境活動。該所與衛福部胸腔病院合作,從幼兒園的拒菸比賽,至轄區內各國小的菸害防制衛教,以及國、高中的戒菸講習、長榮大學自主配合全校為無菸校園等,都吸引民眾熱情的參與;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7歲黃先生,今年2月騎機車突然昏倒,送醫檢查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醫師立即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再進行動脈取栓術治療,成功救回一命,並免於終身癱瘓;經過4個月積極復健,雖然語言表達較差、走路緩慢,但已經能夠自理生活。缺血性腦中風 僅5%及時到院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賴彥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巴金森氏症患者唱唱歌,對身體很有好處。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唱歌、接受聲音訓練,有助強化控制吞嚥、呼吸肌肉,進而讓吞嚥、呼吸功能更順暢。研究作者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運動學助理教授伊莉莎白‧史蒂格莫勒表示,研究重點並非讓巴金森氏症病友練出好歌喉,而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47歲的朱姓女患者長年以來擔心蛀牙,每每在刷牙時就會非常用力刷牙齒,沒想到卻造成多顆牙齦萎縮,只要一吃冰冷食物就會出現痠痠的感覺,這樣的酸酸感長達10年之久,醫師利用牙齦增長術,讓患者能夠擺脫敏感性牙齒,再次重拾吃冰的樂趣。牙周手術治療補回牙齦 降低食物痠感經過評估後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