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期間「雲端飲酒」正夯 國健署:小心增加染疫風險

防疫期間「雲端飲酒」正夯 國健署:小心增加染疫風險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辦公室「飲酒與新冠肺炎」指引,喝酒除了會導致胃潰瘍、肝硬化、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等200多種疾病,提高食道癌、肝癌等罹癌風險外,亦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罹患新冠肺炎及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應避免飲酒,才能減少酒精對免疫系統的損害,維持良好的抵抗力。


互道無限感謝 無須飲酒陪襯


近期受疫情影響,雖然每日確診數有持續下降,但還是無法跟朋友聚聚聊天,部分民眾於朋友圈間嘗試以「雲端飲酒」模式,透過視訊軟體連線與朋友一起喝酒,並配合時事話題:如近期因為日本、美國捐贈我國疫苗,國人自發性的雲端感謝活動,將視訊背景變成日本、美國著名景點,並購買該國酒精飲品及以「喝完」之行為表達感謝!由於是在家喝酒,也不怕醉倒路邊,常常不知不覺就喝過量了。國民健康署提醒,喝酒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不利抵抗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應該避免喝酒。


飲酒傷了身 罹癌失智增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喝酒並沒有安全限量,加上台灣近半人口因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喝酒容易臉紅,更會提高罹癌及失智症的風險。如果非喝不可,請儘量減少飲酒量來降低風險,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於20g酒精量),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於10g酒精量),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胎兒的健康,請千萬千萬不要喝酒。以茶(水)代酒,謝絕飲酒文化,疫情期間,要請您我一起來響應。


❤【NOW健康】關心您: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眩暈時不時發作 老年人、停經婦女2大高風險群要注意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30出頭的老謝,靠著自創投資心法,順利為自己賺進第1桶金。近期更將部分資金轉移到美股,夜夜看盤到清晨,補眠數小時後又接著緊盯台股,1個月下來開始出現頭暈眼花症狀,性慾減退。女友要求親熱時往往硬度不足,不然就是秒洩,讓他男性尊嚴盡失。所幸女友不離不棄,陪同就醫治療,經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近年食安事件頻傳,民眾健康意識抬頭,對於日常生活飲食也更加重視。在追求少添加、無添加的「減法飲食學」風潮興起後,不少人也對「食品添加物」抱有疑慮,擔憂日常日積月累食用恐造成身體負擔。食品添加物可以吃嗎? 營養師來解惑營養師劉家芸表示,食品添加物通常是為了特定目的添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喜愛打高爾夫的60歲患者,有一天外出打球竟然完全看不到球的去向,檢查發現竟是白內障!日本眼科專業醫師上田章子醫師表示,白內障的病因除了水晶體變得混濁之外,在運動中經常接觸到強烈紫外線也是加速白內障的原因之一。提醒喜愛打球的球友不要太擔憂,多數的眼睛疾病,早期發現就有治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林先生在軍中服役時被卡車輾過,骨盆腔碎裂,經過大手術,左腿截肢,半身癱瘓,但這段經歷沒有打倒他,反而促使他成為台灣輪椅國標舞冠軍。想不到術後10多年,殘肢產生嚴重神經節疼痛,長年折磨幾乎要他倒下。所幸經過臺北榮民總醫院功能性神經外科主任劉康渡醫師評估,在各種治療都無法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