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院內感染破口! 北醫大公衛助理教授提1觀點

防院內感染破口! 北醫大公衛助理教授提1觀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武漢肺炎疫情目前還不見停損點,台灣也繃緊神經防疫再升級,近期臺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全衛學程助理教授高志文近期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一篇編輯通訊,直指中國武漢與義大利北部未配套的封城,可能是導致數千名醫護人員感染COVID-19的原因之一,兩地可能也有大量其他病人於醫院不幸感染COVID-19,亟需各國政府與WHO重視。

武漢、北義數千名醫護感染 推測醫院傳播引起

高志文表示, 義大利北部繼中國武漢強制封城引發巨大社會恐慌,造成各大醫院,含臨時興建的火神山醫院在準備不及的情況下,醫院感染失控,造成1,716名中國醫護人員於醫院感染COVID-19,也造成至少5位醫護人員不幸罹難,其中包括COVID-19吹口哨者李文良醫師。而義大利醫護人員COVID-19感染率佔總感染數的8.2%(2,026/2,4747),這些很可能是醫院傳播引起,與所謂社區感染傳播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ing)」不足無關。

公衛投資不足 醫療恐面臨崩盤

「當許多醫護人員意外生病時,應該是現實生活的"疫情監視警示"」。他認為這是義大利長期對公衛投資不足,且傳染病爆發準備不充分的公共衛生/保健系統缺失,當史無前例的疫情爆發時,醫護人員長期短缺的問題便迅速爆發。

此外,在數以千計醫療衛生工作者被感染的情況下,義大利還有不少其他COVID-19病例是通過醫院傳播而被感染,因此有必要區分這些醫院中感染/交互感染SARS-COVID-2患者,以及通過其他傳播途徑感染患者的差別,因為這將決定優先採取哪些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醫院感染防治失控 疫情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醫院本是治療病的地方,一旦感染控制失敗,可預期看到疫情嚴峻的放大效應,進而可能變成許多小規模的傳染病震央。唯有做好院內感染控制,診所,療養院和其他醫療機構,才會是抵抗COVID-19或任何未來新興傳染病爆發的真正前線戰場。

高志文再三強調,醫院感染防制是對抗COVID-19的重中之重,院內感染防制做不好,各大醫院將成為COVID-19 感染放大的溫床,通過加強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以及對醫院傳播相關感染的系統監視,才能對抗COVID-19全球大流行。

【延伸閱讀】

疫情延長寒假釀學童近視! 掌握孩子2方面避免高度近視

好眠有助增強免疫抗百病 睡眠呼吸中止症要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5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高血壓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美國一項大型高血壓防治計畫發展出「得舒飲食」,飲食重點強調「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及節制飽和脂肪酸」;營養師則是建議,吃得舒飲食時,若能搭配減鹽及體重控制,則降血壓效果會更好。根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過去高齡產婦幾乎與羊膜穿刺畫上等號,但前陣子有媒體報導,台中一名孕婦在做了羊膜穿刺後母胎雙亡,引起一片譁然,婦產科醫師就直言,「其實可以不用貿然進行風險較高的抽羊水,也有又準確又安全的產檢選擇。」產前檢查在這20年已大幅進步,光是每個月產檢照的超音波,就有很大的不同!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醫療科技真是進步,目前婦科疾病手術幾乎九成都是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尤其是在肚臍處開一單孔進行腹腔鏡手術,傷口只有一點五到二公分的小孔, 癒合後的傷口會被隱藏在肚臍內,術後幾乎不留疤痕。 臨床上,就有一名六十八歲的阿嬤,因為子宮內膜癌到台北慈濟醫院求診;收治這位阿嬤的婦產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每天喝一杯藥草茶,就能治療近視?!最近有一篇文章在臉書上廣為流傳,版主聲稱和一名中醫師兼教授閒聊,對方提及自己的外甥就是透過每天喝一杯用龍眼肉、龍眼核(即帶核的龍眼)和枸杞沖泡的藥草茶,八個月後竟讓原本近1000度的視力,下降到只剩200度!不過,眼科醫師對此鄭重駁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