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登山時如何分辨高山症? 專家提醒注意身體這些狀況

登山時如何分辨高山症? 專家提醒注意身體這些狀況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生平第1次挑戰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葉小姐在住家附近登山步道練習腿力,也常去運動中心踩滑步機,卻忘了在出發之前,服用預防性藥物,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開始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且逐漸加劇,最後只好緊急下山就醫。

 

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最近幾個月因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許多人選擇遠離人群、擁抱大自然,露營登山人數明顯增多。

 

不過,登山具有一定風險,除了迷路走失,也可能出現高山症,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下降,能夠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身體一旦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的環境時,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

 

如果本身患有慢性疾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等,更是高山症的高危險群,建議於行前4至6周,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預防高山症的常見用藥種類不少,民眾尋求協助時,應該主動告知病史及過敏史、是否對哪些藥物過敏,或患有心血管疾病,以便醫師開立正確處方用藥

 

舉例來說,Acetazolamide為一種利尿劑,一般用來預防於急性高山症,但因化學結構類似磺胺類藥品,所以對磺胺類藥物過敏者以及蠶豆症者就不能服用含有這類成分的藥物。

 

含有Tadalafil、Sildenafil等成分的壯陽藥物,為最常見的預防高山症用藥,可以有效預防高海拔肺水腫,但不可與預防及緩解心絞痛的硝酸鹽類藥品,或降血壓的甲型阻斷劑併用,以免出現嚴重的低血壓。

 

在飲食方面,藥害救濟基金會建議,登山過程中,飲食盡量以低脂為主,避免食用可能產氣的食物,並禁止吸菸、飲酒,等。另注意身體狀況,如果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1個以上症狀時,就可能已經罹患高山症

 

一旦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必須妥善治療及處理,否則將有致死的風險。建議登山民眾,若有頭痛、噁心、虛弱等症狀,就趕快下山,千萬不要逞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醫美診所林立,為了生存大打削價戰;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觀察,近2年來,台北市的醫美診所換牌率逾3成,也就是新診所開業不到2年,將接手換人經營,若以2012年是醫美診所最興盛時期來說,今年恐爆發倒閉潮。「削價競爭,醫美亂象叢生!」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教育召委宋奉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店安坑地區民眾終於也能擁有大型綜合醫院!以往當地居民需要就醫,必須到新店溪另一邊的耕莘醫院總院,或其他醫院就診,來回各花費近一小時的車程,再加上等候看診,幾乎耗費一個上午或下午的時間。如今,耕莘醫院安康院區成立,並於3/28正式開幕營運,將大幅改善居民就醫不便。耕莘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背痛竟然是因為肺癌惹禍!一名男子背部長了一個直徑約十公分的腫瘤,原來一直以為肌肉發炎,在國術館以跌打損傷來治,進一步就醫,才發現是非小細胞肺癌。很多人都有背痛經驗,但是背痛卻因肺癌引起的病例還真是鮮少聽聞;這位男子,近半年因為持續左側上背痛,曾經到很多國術館求治,但都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逾30年,當聽到自己或是親屬罹患癌症晚期,除了傷痛之外,要如何來面對這既成的事實呢?醫師建議,首先要開始攝生計畫,與其接受藥物治療、緩和治療,應安排求醫以外的人生,要懂得在取捨之間妥協,並養成簡單生活的型態,接受前所未有的作息表。基隆長庚醫院癌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