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降級了反而焦慮、恐慌! 精神醫師教一招拯救你脫離「不安全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悶在家2個多月了,好不容易7月27日起、全台三級警戒降級二級,但從「不要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的封閉生活,逐漸恢復到可以去購物、逛街消費甚至聚餐的日子,精神科醫師提醒,有一些人可能因為降級之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開始消失,有可能開始出現焦慮、恐慌,或者擔心再釀防疫破口,得先做好心理準備。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表示,在過去這一段三級防疫的日子,為了避免病毒散播或疫情擴大,民眾多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要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但隨著降級的到來,還是有些人可能出現恐慌與期待的心理矛盾。

一方面期待恢復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憂心存有病毒散播在空氣中,外面會不安全的恐慌。這一種「想要」中又有些「擔心」的衝突,醫師表示,每一個人的表現不一樣,可能從完全不擔心、自由自在到極度擔心到無法出門都有可能。

林健禾說,這些差異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特質以及疫情對個人的影響,因此,一旦發現自己的心境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誰對、誰錯的問題,因為每個人在封閉的這段期間所遭遇的狀況不同,在解封的時候,每個人對於安全跟期待也可以不一樣,不需要普天同慶,應給自己跟周邊的人允許按照自己的步驟走出封鎖,保有自己調整改變的時間。

對於已經受到病毒驚嚇的大腦,面對「新正常」生活的改變,也是需要有計劃的逐步調整,來重新適應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做的事情。林健禾建議,每個人調整的步驟不一樣,首先是要允許自己依據自己的節奏進行,別急著把想要做的事情一口氣全部開始,先選擇變化比較小的、已經習慣的、比較小規模的社交互動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不要糾結於「假設」或「應該」發生的事情,讓大腦在安全的情況下,慢慢適應「新正常」的生活。

林健禾表示,病毒影響的不只是生理,搭著媒體網路的放送,心理層次的散播比實際病毒散播的更廣,心理受影響的人數遠遠超過被病毒感染的實際人數。因此,對於心理比較敏感的人來說,倘若這段期間焦慮、緊張大到超過自己能負荷的程度,產生身心症狀,不要自己一個人放在內心掙扎,應該及早就醫,透過醫師的協助把身心症狀解除,早日調整恢復新的正常生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敏兒注意!衛福部調查誘發氣喘5大過敏原曝光 第一名非塵蟎

不管打疫苗沒千萬別掉「肉」! 研究曝風險:肌肉流失免疫力就降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臂只願留給國產疫苗的人,首日登記不到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下午重新開放「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意願登記,並新增20以上民眾可以選打高端疫苗的新選項,開放首日,根據指揮中心截至5點統計,單選高端疫苗者共有3萬7814人,占比0.5...

閱讀詳情 »

指揮中心昨宣布今天將開放第4輪疫苗接種預約,粗估將有144萬人收到預約簡訊。但有民眾發現今天10時開始符合資格的38歲以上民眾就可以到1922網站預約接種時間與地點,導致不少苦等簡訊的人抱怨錯過預約時間與地點。對此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922簡訊是一個提醒的作用,強調符合資格的人能預約的開...

閱讀詳情 »

台灣在五月中本土COVID-19疫情爆發後,與友邦帛琉的旅遊泡泡喊停,如今本土疫情趨緩,外界關注台帛旅遊泡泡何時能解禁?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回應,帛琉當地的疫苗接種率高達96%,「帛琉是安全的」,基本上民眾從帛琉返國後須5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9天自主健康管理,這個原則不會變。他對於旅遊泡泡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單日接種疫苗人數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7)日下午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昨單日全台接種疫苗人數衝高到29萬5584人次,再寫下單日新高紀錄,也讓台灣的疫苗涵蓋率來到28.74%,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涵蓋率的27.3%。陳時中也宣布下午再有自購58萬劑AZ...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