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除毛不慎竟長出痘痘 還有這些尷尬問題專家來解惑

除毛不慎竟長出痘痘 還有這些尷尬問題專家來解惑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大部分女性都會想辦法去除腋毛或手腳毛,拔毛、剔毛或使用除毛膏是比較常見的手段,但如果拔毛或剔毛器具沒有清潔好,加上毛囊因拉扯出現傷口,就很有可能導致發炎;假使習慣用除毛膏,也有可能出現過敏症狀。皮膚科醫生建議,除毛前不論皮膚與器具都要清潔好,發現除毛膏塗抹時有異狀,就要立即停用。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許仲瑤表示,拔毛與剔毛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但都有可能導致毛囊傷害,拔毛由於拉扯毛囊容易有傷口,如果器具、皮膚、雙手,只要有地方沒有清洗乾淨,就有可能讓細菌入侵導致發炎;剔毛也類似,除了也會容易拉扯毛囊外,比較脆弱的皮膚容易在刀片摩擦下變薄,可能容易產生傷害。


許仲瑤也說,當細菌入侵毛囊導致發炎,皮膚會出現類似青春痘的紅腫塊,趕快就醫應該可以消除,然而特別要注意,毛囊發炎或皮膚有傷口,有可能引起黑色素沉澱與聚集,傷口部位有可能看起來比較暗沉,雖然隨著時間,黑色素會慢慢消散,大多不會是長期性的黑色素累積,但是不論用拔毛夾或剔毛刀,都應該要特別小心清潔。


另一方面許仲瑤補充,比較大面積的除毛,有些民眾會用除毛膏,例如腿部或手臂。除毛膏屬於微酸物質,可以分解毛髮蛋白質,讓體毛可以脫離,一段時間後體毛才會長出來。然而要特別注意的是,化學物質接觸皮膚,有可能導致過敏,擦除毛膏最好先小範圍測試一下會不會過敏,如果皮膚出現異狀就不要大範圍使用。


衛福部食藥署在《藥物食品安全周報》中,邀請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同樣也談到除毛相關話題,趙昭明表示,毛髮多寡常會影響自信心,男性最在乎落腮鬍,女生則關心腋下、上臂毛、下腿毛,以及私密處比基尼線的體毛,擔心「雜草叢生」不好看,希望除之而後快。至於除毛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有哪些?以下提供民眾參考:


1.除毛前後都要注意清潔,可用酒精稍微擦拭,若用拔或刮的方式除毛,動作務必要輕,減少毛囊拉扯,除毛後再抹乳液加強保溼。


2.如果皮膚有溼疹、發炎、感染及傷口等問題,建議不要使用除毛膏。


3.除毛後要用冷水清潔,除毛後有時會有暫時的紅腫及輕微刺痛,大約半天時間就會消退,並可使用冰敷或外用消炎藥膏塗抹,直至紅腫消退。


4.臉部比較不建議使用,而私密處的肌膚,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膚都還要脆弱敏感,所以選購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成分的安全性。頻繁使用或敏感皮膚會造成紅腫過敏,甚至發生皮疹,敏感體質者最好每次使用間隔1個月。


趙昭明提醒,除毛後皮膚會產生色素疤痕沉澱,是使用除毛膏最常見的後遺症,要好幾個月色素才會淡化。除毛時有可能造成過敏、感染、傷口紅腫、毛囊角化粗糙、毛囊發炎、毛髮內嵌、發炎性色素沉澱,更嚴重時還會傷害皮膚造成灼傷及水泡形成。


趙昭明進一步解釋,這是因除毛膏成份中,常常也含有角質溶解酵素成份,容易刺激皮膚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建議使用前應先抹在手臂內側肌膚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會對該產品產生過敏。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孩童單側視力不佳即為弱視 常見的類型有這3種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曾染冠狀病毒新冠防禦力增? 張上淳:實證研究不足

相關推薦

游泳圈般的肚子、骨盆不正、容易便秘、月經老是遲來、漏尿……。有這些煩惱的人,來試試看鍛鍊從底部支撐骨盆的”骨盆底肌肉”吧。 骨盆底肌肉對身體・維持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深層肌肉。可是,很多人由於運動量不足或長時間坐著、生產等原因造成衰退。 所以,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屏東有ㄧ位七十八歲的陳先生,長期配戴傳統活動假牙感到不適,進食困難,決定進行全口植牙手術,在手術前二週卻突然昏倒送醫急救;醫院表示,該患者是因長期營養不良,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引起。牙醫師林博川表示,這個案例警惕國人應重視缺牙的問題,雖然配戴傳統活動假牙可改善無牙的問題,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出生的1900克嬰兒,近期每次哺乳時總是嘔吐,無法順利餵食,緊急送醫治療。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經檢查發現,這名新生兒有雙側疝氣,一哭鬧便會使腸子下滑到陰囊造成箝塞,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術後情況良好,已恢復健康返家照顧。馮啟彥透露,一般嬰幼兒發生雙側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