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陪伴孩子成長 玩遊戲不可或缺

陪伴孩子成長 玩遊戲不可或缺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遊戲」是孩子的工作,透過遊戲孩子能從中獲得滿足與喜悅,同時也能抒發內在情緒。對於有情緒困擾的孩子而言,遊戲更是不可或缺的語言。

玩具是孩子的「字彙」 遊戲就是「語言」

洪意晴心理師表示,可從孩子的行為反應來辨別是否有情緒困擾的問題,主要以「量少質差」做為辨別標準,例如:孩子哭鬧的時間比其他孩子還久、哭鬧到無法正常上學與進食,有以上情形建議到諮商所或身心科做評估與治療。兒童的心理諮商大部分是透過遊戲治療或藝術治療進行,遊戲治療是藉由遊戲幫助孩子表達、整理以及調適內在情緒,「玩」是孩子天生就會的,也是他們擅長的語言,玩具就是孩子的「字彙」而遊戲就是「語言」。

遊戲治療主要針對3歲以上的兒童,成人與老人也可採用遊戲治療。遊戲治療分為2種:一是指導性質(由心理師設計遊戲方案,有清楚的目標導向),另一種是非指導性質(不指定玩具也不設計遊戲方案,讓孩子自由選擇)。玩具就像是媒介也是幫助孩子表達的催化劑,遊戲治療採用的玩具必須是孩子天生下來就會玩的,而且具有象徵意義,例如:車子、房子、醫生、護士。

第1步-和孩子建立關係

心理師會透過「遊戲」來與孩子建立關係,使孩子在環境中覺得放鬆、安全,就會慢慢卸下防衛並願意表達心情。透過觀察孩子所選取的玩具,心理師會反映角色心情,同時觀察孩子的情況並幫助他覺察自己的內在情緒。

第2步-進入工作期

洪意晴心理師舉例:孩子可能在家裡經驗到爸媽吵架的過程,當他覺得跟心理師的關係是安全的,就可能會用娃娃重現爸媽吵架以及孩子很害怕的情景。然而,這個害怕的娃娃可能就是孩子所投射出來的角色,心理師藉由同理娃娃,進而讓孩子覺得被同理,當孩子被同理與了解,就能有更大的力量與勇氣去解決問題。但有些孩子不會,會重複一些很創傷的情節或是玩的過程並不開心,這時心理師會採取具體的介入提供方法幫助孩子思考其他的可能。遊戲治療就是在幫助孩子接觸自己的情緒、表達情緒並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心理師扮演著陪伴跟催化劑的角色,另一方面會評估孩子玩了哪些玩具?有哪些遊戲情節?會不會玩重複遊戲?例如:重複玩爸媽吵架的情節,就會評估爸媽吵架是孩子現在很關注的議題,並與家長核對實際情況,透過面談幫助家長知道孩子狀況,也能幫助心理師更了解孩子。

同理孩子並設限行為

家長平常在家也可透過遊戲陪伴孩子成長,洪意晴心理師建議,家長們在孩子玩遊戲時,首先要同理孩子,反映他的情緒就是在幫助孩子覺察內心世界,也不要打斷遊戲,可強化孩子在遊戲中好的表現行為。並設限讓孩子學會負責與控制,秉持「我們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但不接納孩子的所有行為」的原則,意思是當孩子破壞東西,我們接納他的的生氣但不接納破壞東西的行為,當孩子因憤怒出現失控行為,家長可提供替代方案給孩子,例如畫畫、撕紙,讓孩子從中明白規則以及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精神疾病病童,病情、生活兩頭燒,療養院伸援手!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團隊,結合精神醫療與特殊教育,使心理困擾或情緒、精神障礙的兒童、青少年獲得醫療幫助,繼續學習成長。桃療兒童精神科主任李國平表示,適時、適當的精神醫療與特教介入,能幫父母分憂,減少家庭暴力等事件。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胸悶痛、呼吸不順,當心是縱膈腔氣腫或氣胸!有一名國中男生,上午與同學嬉鬧中遭拍背,下午開始覺得胸部悶痛;另一名國中男生則是打球時,不慎被籃球砸中胸口,突然覺得左側胸部劇痛,持續感覺左胸悶悶的、呼吸不順。經醫師安排胸部X光檢查後,確診兩位分別罹患縱膈腔氣腫與氣胸。空氣跑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原來人一生都在不斷製造新的腦細胞!西班牙馬德里大學研究發現,人類腦細胞隨著年齡增長,仍會製造新的神經元細胞,而且阿茲海默症患者發病前,新生神經元細胞的數量就急遽減少。研究領導人、馬德里大學神經學家Llorens -Martin指出,這有助於研發阿茲海默早期診斷與療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第11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腸胃道沒有不適,也沒有血便等症狀,就不需做大腸癌篩檢,但大腸癌初期通常無症狀,等到症狀出現時,病況往往相對複雜,也會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想要遠離大腸癌,就應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偵測大腸癌  一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