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隔夜菜能吃嗎? 保存及復熱是關鍵

隔夜菜能吃嗎? 保存及復熱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網路流傳「隔夜菜會增加亞硝酸鹽的含量,吃多了恐致癌」的相關報導,但依目前實證醫學尚沒有明確肯定答案。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許桂瀞指出,硝酸鹽對人體危害,主要是在進入人體之前或之後轉變為亞硝酸鹽。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於人體中,可能代謝形成亞硝胺化合物,其中有很多被世界衛生組織分別列為第一或第二級致癌物,但確切致癌劑量目前還不得而知。

去皮可減少硝酸鹽含量

硝酸鹽廣泛存在蔬菜中,而其含量因季節、產地、種類、施肥情況等不同有很大的差異,通常硝酸鹽含量葉子>莖>根,葉菜類(菠菜、萵苣、青江菜等)>根莖類(蘆筍、芹菜等)>瓜果類(絲瓜、大小黃瓜),去皮也可減少其含量,因此,許桂瀞營養師建議多選用當季的蔬菜及多元化攝取不同種類的蔬菜。

儘可能減少食用含亞硝酸鹽的食品

至於亞硝酸鹽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用來改善或保持食品顏色,也可抑制肉毒桿菌等形成,延長保存期限。依我國食品衛生標準,可用於肉製品及魚肉製品中,亞硝酸根(NO2)之殘留量應在0.07g/kg(即70ppm)。像加工肉品類:香腸、臘肉、火腿、熱狗、培根等,煙燻、鹽醃類鹹魚、鹹肉、鹹蛋、豆腐乳、豆瓣醬等中都含有,只要合法使用,其實可以不用過度擔心,只是近年來食安問題多,不肖業者非法添加的新聞時有所聞,因此許桂瀞營養師建議還是儘可能減少或避免相關食品。

選當季食材、當餐吃完最佳 若沒吃完注意保存及復熱溫度

考量食物的美味與營養,許桂瀞營養師建議現煮現吃,多選用天然新鮮當季食材,並均衡攝取各類食物為佳;若真的吃不完,需隔餐吃或需要帶便當時,注意保存及復熱溫度。因為不當保存可能造成細菌、黴菌孳生,所以正確保存隔夜菜也是重點之一,應避免食物存放在危險溫度帶7~60℃,並確保冷藏庫空間僅存放60~70%食物、避免交叉汙染(應生食放下層、熟食放上層),冷藏溫度應< 7℃,及食物復熱時中心溫度需> 75℃等細節,減少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至於「隔夜菜致癌」目前並無實證證明此說法,所以民眾不須過於恐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6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全台疫情升溫,混合辦公模式已成為常態,鍵盤滑鼠品牌Logitech羅技關心台灣上班族,委託東方線上市調公司進行「2022上班族辦公行為大調查」,結果顯示,疫情混合辦公下,上班族對工時感受平均增加2小時,每日平均使用鍵鼠6.8小時,95%上班族有感身體痠痛與疲憊感,其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藥局門口永遠大排長龍,不少人急於搶購實名制快篩。回顧過去:疫情初期排隊買口罩,搶購物資與衛生紙等,我們從沒遇過的疫情與戰爭等狀況,使得排隊熱潮與「XX之亂」重複上演。回顧各國出現大流行時,經常發生不理性的搶購現象,例如搶購衛生紙或食物,舉世皆然。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1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這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且有報告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狀產生的慢性疼痛會讓女性較易產生憂鬱、焦慮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在國內已進入社區流行化,每天確診人數快速攀升,許多民眾在染疫後常因衛生單位作業程序遲遲無法取得證明,不知如何跟公司請假,對此,勞動部有新的應變措施,勞工在確診後,可以提「健保快易通   健康存摺APP」PCR陽性截圖,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