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隱性飢餓?吃維他命就對了?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

整理編輯/林玫妮、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蘇上豪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隱性飢餓?吃維他命就對了?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

最近常看到某維他命公司以銀髮族為對象,大肆在電視廣告裡推銷「隱性飢餓」(Hidden Huger)的概念,說服這些老人家服用該公司的複方維他命。廣告說,因為飲食不均衡可能欠缺某些「微量元素」或「人體無法合成的必須營養素」。

我覺得這家維他命公司的行銷手法很高明,利用「混沌不明」的醫學用語來引發民眾的恐慌或興趣,從而購買他們的產品。只是銀髮族們真的面臨這些狀況嗎?

我不得不對其中的核心問題提出一些資料與說明,希望民眾們能瞭解,用維他命治療「隱性飢餓」只是廣用語,請大家不要太認真。

 

何謂隱性飢餓?

隱性飢餓?吃維他命就對了?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

首先談到什麼是「隱性飢餓」。我不諱言,當我聽到這個名詞時,心裡立刻浮出一個畫面,就是電影《精武門》裡,日本人拿著「東亞病夫」的牌匾來取笑中國人。首先提出「隱性飢餓」概念的人,是1964年智利學者埃莫西約(Hermosillar)等人,他們在某個醫學研討會裡,談到智利人民因食物不足與偏頗,造成營養不良。他們將會議資料集結於智利的醫學期刊,題目是《智利的營養不良或隱性飢餓》(Undernourishment or Hidden Hunger in Chile),這是「隱性飢餓」第一次出現在醫療用語中。

我們可以在醫學期刊的搜尋引擎PubMed裡發現,這之後的幾十年,學術期刊所討論的「隱性飢餓」,多半是第三世界或未開發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肇因於糧食生產不足,使得那裡的群眾不能達到身體對食物的基本需求。即使外表看起來還可以,但是體內缺乏應有的營養素,自然壽命較低,還容易罹患某些因維他命或微量元素缺乏而產生的疾病。

即便有學者研究,希望國際正視此一問題,但是從聯合國與澳洲、美國等學界齊心統計的「全球隱性飢餓地圖」(Global Hidden Hunger Maps,2013年PLOS ONE網站公布)來看,我們依舊發現第三世界的許多國家(包含非洲、拉丁美洲等)還是因為食物普遍不足與缺乏種類多元性,存在不能忽視的「營養不足」的情形。

除了上述的情況,學界也開始正視另一種「隱性飢餓」的存在,因為工商業發達之後,太多食物為了「保存方便」或「運送容易」,亦或「控制成本」,其製程使得營養素流失太多,更出現不少危害人體的添加物。2013年,在德國斯圖加特·霍恩海姆(Stuttgart Hohenheim)舉行的「國際隱性飢餓會議」(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idden Hunger)特別指出,許多食物充滿著高糖、高脂,而且沒有辦法添加新鮮蔬果,使得食用的人有營養方面的問題。這樣的食物往往特別便宜,使「營養不足」變成低社會階級不可避免的宿命,尤其當對象是孩童及婦女時,問題更棘手。

 

維他命攝取的正確觀念

隱性飢餓?吃維他命就對了?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

臺灣面臨的問題不是食物不足與單調,而是我們不知節制的生活型態,加上沒有適當運動所造成的「代謝症候群」!

 

更嚴肅的課題是: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維他命嗎?

我寫了不少文章說明維他命的由來,提到它們之所以被發現,是因為缺乏某些食物中的營養素,產生了許多疾病,例如腳氣病、壞血病、夜盲症等。若因此把維他命歸類成藥品,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它們最初就用於治療「營養缺乏症」,而非用來養生保健、甚至預防疾病。

我這樣的說法可能不會獲得直銷廠商及某些民眾的認同,我想引用一篇發表2015年10月15日《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來呼應我的說法。醫師蓋勒(Andrew I. Geller)等人統計美國2004年至2013年,63個具代表性的急診室,發現掛急診的23,000多人中,有28%是20歲到30歲的族群,他們因攝取營養補充品而出現急症;也有超過21%的兒童掛急診是因為誤食營養補充品;更好笑的是,每年大概有2000人,因為上述原因而住院。

希望我的文章不要引發口水戰,而是讓各位讀者能深思維他命的用法。我沒有說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品不重要,相反的,我的態度更慎重─我覺得它們是藥品,在服用上必須知道其「適應症」(為什麼要吃)、「怎麼吃」(劑量是多少),以及「副作用」(吃多有何害處),但這些都是廠商沒有在廣告中告訴我們的。

千萬不要對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品等閒視之,不能把它當成糖果或點心,說「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那種輕浮的話。

你以為隨便吃吃沒關係嗎?那麻煩可就大了!

 

本專欄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天然維他命,增強血液循環

藥小心!服用維他命的正確觀念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照/萬芳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心痛得要死」、「心碎了」不只只是形容詞,是在過度情緒刺激下可能出現的要命症狀!萬芳醫院就收治一名35歲女性,因發現男朋友劈腿,大吵一架,沒想到隨即出現極度胸痛、喘不過氣,趕緊急診就醫,心室造影顯示左心室底部過度收縮像是章魚壺模樣,確診為俗稱心...

閱讀詳情 »

一般我們準備家人的食物都是以少鹽少油為主,要讓家人吃得安心健康,然而,針對家中一些生病的人,特別是有癌症的親人,準備的食物更應該與其他人不同,因為針對疾病,有些食物是不適合讓生病的人食用的,從準備到烹煮雖然挺耗費時間,但照顧癌症病患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透過這篇,我們將會針對癌症飲食的一些相關知識...

閱讀詳情 »

有時用藥劑量不足一顆,需要減半服用時你會怎麼做?用手扳斷?還是用刀切半?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表示,建議民眾最好還是使用切藥器來分藥效果較佳,但有部分藥物如緩釋型、膜衣錠、膠囊等都不可使用切藥器,建議使用前最好還是先諮詢藥師指示為佳。  小孩用藥經常會有不足一顆的狀況,用手扳斷時常會有一半大、一半小...

閱讀詳情 »

▲(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餵母乳好處多多,但過去就發現只喝純母乳的孩童比較瘦小,基隆長庚團隊今(18)日發表最新研究就證實,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也高出6倍,推測生長較緩慢可能與缺乏這兩大營養素有相當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