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雙手有460萬細菌!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殺死細菌...

雙手有460萬細菌!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殺死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養生之道在洗手!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不論是在門把、扶手、桌面還是電梯按鈕,更別說接觸這些物品的手,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表示,雙手約有39,000~4,600,000隻細菌,而這些還不包括病毒。

病毒附著 透過黏膜入人體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感染科羅景霳醫師表示,物品上會有這些細菌,其實有一部分是人自己造成的,以流行性感冒為例,當一個人患有流感時,口鼻分泌物充滿病毒,當咳嗽或打噴嚏沒遮住口鼻,病毒就附著在物體的表面,或者是咳嗽、打噴嚏時用手遮口鼻,病毒就會附到他的手上,再藉由他的手傳到周遭環境。

當這些細菌或是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時,它們會存活一段時間,等待機會跑到人的雙手上,進而透過黏膜進到人體而造成疾病,我們常說「病從口入」,這樣看來「病由手入」也許會比較貼切,唯有透過洗手,才能夠將手上的微生物有效的去除掉。

內外夾弓大立腕 搓洗40~60秒

疾病管制署洗手口訣:「內(手掌)、外(手背)、夾(指縫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腕(手腕)」,整個過程需要搓洗40~60秒,才算是有效的洗手,洗完手後,利用擦手紙或是烘手機把手弄乾,相對於乾燥的手,潮濕的手更容易得到微生物,如果洗手後沒有把手擦乾,先前的洗手就是做白工。

若水和肥皂難以取得,使用乾洗手液也可以有效地清除手上的微生物,當使用乾洗手液時,也是要運用「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原則洗手,搓洗的時間約20~30秒,但是乾洗手液,在面對諾羅病毒和腸病毒時效果較差,所以還是需要利用水和肥皂來洗手。

進食前、如廁後 勤洗手

如果在關鍵的時刻洗手,更能達到保護自己的效果,比如進食前、如廁後、接觸幼兒前、擤鼻涕後以及接觸病人前後,而且在接觸口腔、鼻腔和眼睛之前也是需要洗手,避免病菌透過黏膜進到身體裡,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應勤洗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為網路的發達,任何艱深的資料,均可在網路上一把抓,導致民眾只要身體有毛病,第一時間可能不是請醫生診斷看病,反而是自己當起醫師,相信起網路上的謠言與偏方,讓眾多醫生不堪其擾,影響服藥與看診的順從性。對此,美國媒體《赫芬頓郵報》就蒐集了醫師最討厭聽到病患說的九句話,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女性上班族可要多注意自身的健康與衛生,以免在炎炎夏季之中,陰道不幸遭黴菌感染。台北就有一名三十五歲女性上班族,因在公司擔任主管要職,近日因工作繁忙,連吃飯時間都不夠,又適逢經期來潮,但因認為經血量不多,乾脆衛生棉貼一整天不換,到了晚上回家洗澡後才拿下,導致她陰道感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當我們在與人初次見面時,往往是透過握手來表示禮節,若對熟識的人而言,握手則可以代表平等、信任等意義,但你知道嗎?根據英國威爾士西部亞伯里斯威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擊掌、握拳相碰比握手還要衛生。 此研究主要找來2個人戴上手套做實驗,利用手套上的細菌與另一個人進行握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我們都知道養成運動好習慣,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外,更能獲得愉悅心理、改善負面情緒,但根據統計顯示,台灣有近7成的民眾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其中又以女性運動量不足比率佔世界第一,男性則與日本並列第一。 對此,臺南市衛生局表示,若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恐會增加6%心臟病、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