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零接觸連續生訊監測系統 嬰幼兒及居隔者照護好幫手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近日台灣確診人數持續暴增,嬰幼兒族群,因未接種疫苗,染疫潛在危機令人最為擔心。以美國為例,在經過大規模社區感染後,會出現更多兒童病例,兒童占美國人口比為22.2%,染疫兒童病例占所有病例19%,可見疫情擴散、防疫規定鬆綁後,兒童被感染的數量會非常眾多,而確診兒童數目增加後,可以預見就會開始出現死亡病例。兒童恐怕成為未來防疫最大關鍵,坦言要讓孩子防疫實在有其難度。嬰幼兒無法像成人一般,染疫後可清楚描述自以身體不適情況,於是,零接觸連續性生理監控便顯得更為重要。

醫療器材公司台灣安麗莎董事長連炎指出,一般使用於成人之指尖型血氧機,雖然其售價較低,但對於使用對象為嬰幼兒及已染疫居家隔離者,因為不適合長時間穿戴、顯示數值僅可使用者自己觀看、與配戴者有接觸之風險,亦無法發出警報,便顯得功能不足。該公司醫療級、無線、可穿戴、連續性生理訊號監測暨警報系統,量測的對象除成人外,另可選擇兒童專用指套或嬰兒專用之血氧感測模組,全年齡均有適合穿戴之產品。

零接觸連續生訊監測系統 嬰幼兒及居隔者照護好幫手
嬰兒血氧模組。圖/安麗莎提供

其使用者可以透過穿戴感測模組之藍芽訊號,與下載之手機APP配對,便可立即監測及時生理訊號,而有遠端監控需求者,可選擇搭配之傳輸收發器,將藍芽訊號轉成無線網路,不受藍芽訊號10公尺距離之限制。其生理訊號除血氧(SpO2)與脈搏(PR)感測模組外,近期腋下體溫感測模組亦已獲得衛福部之查驗登記許可,上市販售。使用者可同時於手機APP內,每秒連續監測,顯示三種生理訊號數值,超出預設警報界線數值時,將發出文字與聲音警報,通知照護者採取適當措施。零接觸式的監控與警報系統,才可解決居家照護需求。

國內也開始出現兒童染疫後惡化成重症後死亡的案例,未確診在家居隔兒童,要注意和確診家人可以區隔開,不要共餐、共同接觸,以降低感染風險。放眼世界其他各國,與病毒共存及流感化,回歸以往日常生活,已是時勢所趨。而大多數國人已有與病毒共存之心理準備,居家檢疫隔離也將成為往後之日常。目前國家政策改為減災、共存,未來干預會降低、疫調簡化,停班、停課大量減少,輕症在家休養,診斷過程也會大幅改變,變成迅速診斷、給藥。所以,嬰幼兒染疫後之居家照護,亦成為家長不可輕視之重要課題,專家提醒,血氧機在國內屬第二級醫療器材,購買取得國內醫療器材查驗登記之產品,方可確保品質。

相關推薦

炎夏飆高溫,一出門就滿身大汗,更別說機車通勤族長時間戴著安全帽,又悶又熱,會不會加重落髮問題呢?聖仁皮膚科鄭嘉琪醫師表示,其實大量流汗並不會影響毛囊與毛髮的正常生長,但若大量流汗後又疏於清潔,導致頭皮因細菌感染而發炎時,就有可能出現落髮問題喔!  在診間常有民眾詢問,若平常因通勤經常戴著安全帽,或平...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鍾藝 圖:視覺中國 作為堅持在健身房運動了三個月,且沒有教練帶領的運動小白,我漸漸在「摸爬滾打」中有了些運動小心得。這篇文章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非專業人士如何利用好動感單車揮汗。 動感單車永遠是健身房裡被人翻牌最多的項目,一節動感單車的時長平均為45分鐘,在這不到50分鐘的運動里...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科學家們透過老鼠實驗發現了一種治療皮膚傷口的新方法,無需經由手術就可以癒合皮膚表面細胞,這些創新發現將幫助人類在未來可以透過簡單的非手術方式治療皮膚傷口。 當皮膚出現大面積創傷和潰瘍時,病人往往苦不堪言,嚴重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當皮膚表面遭到破壞時,構成皮膚外層的上皮細...

閱讀詳情 »

一名65歲陳先生,兩年前出現頻尿及多次夜尿症狀,導致睡眠品質不佳、上班精神差、注意力不足的跡象,甚至連自己最喜歡的運動也提不起勁,房事也力不從心,腹部開始堆積脂肪出現「鮪魚肚」,每天回到家就賴在沙發上,像是「沙發馬鈴薯」。  經由專業泌尿科醫師,同時也是台灣男性學醫學會副秘書長蔡嘉駿抽血檢驗後,顯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