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震驚!!!這6個部位出汗,居然這麼危險?!99%的人都不知道!!一定要記下來!

這6個部位出汗,很危險! 99%的人都不知道!

震驚 這6個部位出汗,居然這麼危險 99 的人都不知道 一定要記下來

中醫上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1.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診斷: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診斷: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3.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診斷: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多參加各種運動鍛煉,加強體質;還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經常熬夜,以免破壞正常的生理規律,造成荷爾蒙的分泌失衡甚至不足,進而引發其他疾病;還要保證注意休息、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與激動、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緒影響到內分泌系統;預防感染;不要購買塑料製的生活用品,盡量避免環境激素的危害。


4.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診斷:因為腋下分佈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說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蔥、蒜、洋蔥等食品。

建議: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5.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診斷: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說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6.​​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診斷: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小編我只要壓力大或緊張就很容易流手汗,照著做真的有用!!!

via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80歲的陳先生患有坐骨神經痛,痛到坐立難安,甚至歪著腰走路。陳先生決定使用新式微創脊椎內視鏡的神經減壓術,來解決長久的痛。透過此治療方法,不破壞脊椎正常功能,單純夾除病灶,傷口小。不但迅速改善症狀,縮短復原時間,也避免不必要的植入物,避免脊椎退化。 傳統手術時間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愛美是天性,許多女性一直努力控制體重不過重與維持苗條。然而健康不能只靠節食,除了營養均衡,加上運動才有機會避免糖尿病發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7%糖尿病發生原因是缺乏身體活動。運動不僅可以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罹患糖尿病後,運動也是重要治療方式。 女性停經後 糖...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你預計幾歲結婚?幾歲生小孩?育齡未婚或甫新婚的夫妻常被關切,這些熟悉又讓人困擾的問候。現代女性考量學業、職涯規劃及升遷機會,常將婚育計畫延後。然而,高齡產婦自身及孩子健康,都會提升風險。 高齡婦女生產風險高 胎兒缺陷發生率提升 國民健康署表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55歲的黃先生平時解便疼痛難耐,而且出血、異物脫垂出肛門口。近日異物脫垂的情況嚴重,無法用手推回去。黃先生就診後診斷為3處混合痔併血栓,外科切除手術後2天即可出院,持續於家中進行溫水坐浴,症狀明顯改善,回復原來生活品質。 便祕、久坐易得痔瘡 便血、肛門搔癢速就醫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