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壯年看過來 !!! 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認識1.5型糖尿病(LADA)

青壯年看過來 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認識1.5型糖尿病 LADA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四十歲的王先生起初在外院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但經過一段時間,即使規律服藥,血糖數值仍居高不下,短短1年內就3度因為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而送醫,除了常跑醫院急診,也擔心高血糖狀態會造成昏迷休克或死亡。所幸,經醫師安排自體抗體檢測才確定王先生罹患的是1.5型糖尿病,目前使用胰島素治療後,血糖控制相當穩定,也沒有再因為血糖飆高或酮酸中毒急診就醫。

當心1.5型糖尿病上身 年輕族群、體型消瘦者也需注意血糖問題 青壯年看過來 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認識1.5型糖尿病 LADA

許多人對糖尿病的既定印象是好發於中老年之慢性病,但其實糖尿病的類型多樣,除了大眾熟知、好發於中老年的第2型糖尿病,與發生於兒童或青少年的第1型糖尿病,還有一種較少人知曉的「1.5型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

義大醫院新陳代謝科姜和均醫師表示,1.5型糖尿病與第1型糖尿病相似,皆是因為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了攻擊自身胰島細胞的現象,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因此需要補充胰島素來治療。然而1.5型糖尿病患的胰島細胞受損速度較緩慢,因此發病年齡通常比第1型糖尿病再年長一些,大多是25歲至40歲之間,所以常被誤診為第2型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1.5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體型偏瘦,且初期糖尿病症狀不明顯,導致患者確診延遲,若沒有及時補充胰島素治療,在胰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態下,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極高。

胰島素百年里程碑 醫盼糖友提升胰島素接受度

無論是第1型或1.5型糖尿病,由於年輕病友對疾病認識不足,加上部分患者因為擔心同儕、同事眼光而排斥注射胰島素治療,在血糖控制上經常力不從心。姜和均醫師指出,胰島素有助於控制血糖,及早使用還有保存胰島細胞功能的效果,而對於1.5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由於胰島細胞逐漸喪失功能,口服藥物治療會逐漸失效,造成血糖控制不佳,最終仍需使用胰島素介入治療。

胰島素問世至今100周年,百年進展中也開發出相當多樣性的胰島素,包括速效、短效、中效、長效等不同劑型,因應臨床需求,也發展出含有雙成份的複方胰島素筆針,針對飯前飯後血糖同時控制,大幅增進治療的便利性。 

衛教結合科技改善控糖成效

良好的血糖控制不僅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能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姜和均醫師提醒,監測血糖是糖尿病治療的一大關鍵,隨著醫療科技發達,現階段患者可利用智慧控糖APP協助血糖監測,不僅可以紀錄血糖數據變化,還可以整合血糖、飲食、用藥等資訊即時回傳醫護團隊,以利患者可與醫師、衛教師做進一步的溝通與個人化的治療調整,呼籲患者培養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在治療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主治醫師反映。


青壯年看過來 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認識1.5型糖尿病 LADA

MAT-TW-2100930-1.0-07/2021

【延伸閱讀】

胰島素一百周年 醫師破除胰島素四大迷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居家醫療好讚!40多歲的盧先生從出生就患有癲癇,平時以輪椅代步,每次就醫只能依靠父親開車下山,從台東大武到市區的台東聖母醫院,來回車程就要3小時以上,看診、領藥都非常不便;健保署去年8月起,擴大「居家醫療照顧整合計畫」,現在盧先生不用下山,醫師、護理師上山看診,還有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許多年輕女性不喜歡在外面上廁所,因此時常憋尿,有時還可能因為沒有時間、環境不佳等因素忍住便意,想到乾淨的場所再上,本來健康的腸道可能會阻塞過多的宿便,也可能會造成腸子不正腸蠕動,不產生便意也越會來越感覺不到便意,長時間下來就會形成便祕體質。 精製澱粉、高脂 致排便量不足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55歲女性過去兩週陸續於前胸、上肢及腹部出現極為搔癢、成群的紅疹,臺北榮總皮膚部光化學治療科李定達主任詢問是否注意到陽台有鴿子停留,患者才提到有看到鳥巢,醫師囑咐患者注意冷氣孔附近是否有小蟲出沒。患者果然於下次回診時帶回了數隻禽蟎,診斷「禽蟎叮咬」。 原以吸鳥血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為了要養家,一名中年男子除了輪三班工作,甚至還利用空檔去兼差,日積月累的睡眠不足以及工作壓力,使得他出現許多身體不適問題,但是就醫檢查卻也查不出什麼大病,進而被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由於西醫只能症狀治療,他就去看中醫,藉由中藥來改善體質,做全面性的調理。 超過半年以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