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春期中二病重夥伴 精神科醫師教家長如何面對

青春期中二病重夥伴 精神科醫師教家長如何面對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孩子開始呼朋引伴 「轉大人」徵兆

青春期(10歲到25歲) 比較不再順從父母的同時,變得比較注重同伴的意見。但孩子究竟是跟什麼樣的同伴在一起,家長也要很注意,因為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類腦部有大量的模仿神經元,「有樣學樣,沒樣自已想」,所以古代孟母三遷是真的符合腦科學道理以及社會心理學的原則。日常生活裡面,如果你常聽到說孩子提起一些同伴,比如說招呼他出去啦,參加活動啦,或者在網上一起玩遊戲,然後常常在那邊一起聊天,家長就要意識到,這也是孩子進入青春期“轉大人”的一個徵兆。這個階段,孩子可能寧願跟他的同伴多聊多扯,也不太想跟你談話,因為他覺得跟你溝通不來,這也是比較鮮明的青春期階段性特徵。如果週末或者假日,孩子告訴你他不想跟你一起去露營,因為他跟朋友約好了要去買東西。這時候父母的正確處理方法:

1-是把它作為一個徵兆,不要覺得它是不好的事情。做家長的不妨可以多鼓勵孩子帶同學朋友到家裡坐坐,做大人的也可以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發現是朱或者是墨了。

2-也可以間接的替孩子創造一個”朱”的環境。在此,我要推薦吳靜吉教授的一本好書:青年的四個大夢,提到「人生價值、良師益友、終身志業和愛的尋求」。我的兒子和女兒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太太特別地挑選台灣某名校的某位高材生,本身是一位基督徒;他和我兒子女兒的關係真是可以用良師益友來形容,不單單是傳道、授業、解惑,他還可以擔任我們父母親與兒女間訊息傳遞者、情緒潤滑的人;他的言行舉止,包括邀請我兒女參加團契。所以為人父母親,調整一下觀念,善用周遭資源,成功不必一定要靠自己,這樣達到良好溝通、調養出良好身家教養的子女機會反而換大增了!

青春期少年渴望同伴 兩點家長要注意

另外,進入青春期,孩子對同伴有本能的渴求,對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需求更多。我們說,青春期確實在是一個自我認同的時候,這時候呢,孩子常在想我是誰、我將來要是誰,我將來要做什麼事呢?確實對他來說,這種認同很重要。再來呢,人又是群居的動物,在這個時候他需要尋求同伴的支援,然後尋求在一個團體裡面,有人互相可以經驗分享、情緒支持,甚至是有“輸人不輸陣”的一個心態。所以青春期階段,孩子對同伴的需求會特別明顯,他會特別在意同伴的分析,同伴的看法跟角度。有一個誇張的案例,有的孩子在這個時候為了討好同學,甚至不惜去偷錢買東西,只是為了去拉攏朋友。那對這種相對極端的徵兆,父母也應該多加注意。因為這樣交到的朋友都比較偏向”酒肉朋友,注重利害關係”的墨友了!

另外,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喜歡拉幫結派,因此這段時間也可能是會容易感受到被同學排擠甚至是欺淩的時候。特別是女孩子到青春期的時候,很容易搞小團體,那有些女孩子可能因為一些身體的特徵啊,或者是說個性的狀況,比如比較內向,害羞不講話,甚至是成績太好或者太壞,都可能成為一些可能被同伴排斥的對象。我常告訴自認為”被霸凌”產生情緒障礙的孩子們:

1-  不要一直往自己身上貼”被害者”的可憐標籤,因為那樣只會更自艾自憐,以及產生”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外歸因想法!大企業家郭台銘說的很實在:只要有人類,就會有”相對霸凌”產生,重要的是自己的自信心以及調解負面情緒的能力培養。

2-  自己也可以發揮魅力,建立一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團體,這樣就不會”落單孤僻”,相互間不但可以相互支援,也可以經驗分享、情緒支持,減少被其他團體欺負的機會。

根據演進論的科學觀點,人為萬物之靈,最重要的是因為有智慧以及懂得相互合作。面對青春期,其實都是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時候,願我們都用對的好方法,朝身心健康,人際健全的方向發展!

(文章授權提供/楊聰財醫師)

醫師簡介

楊聰財

精神科專科醫師,社會心理學專家,醫學博士,副教授

青春期中二病重夥伴 精神科醫師教家長如何面對

【延伸閱讀】

以為腹瀉就診竟為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變化多端難察覺

蜂膠保養品緩解肌膚乾燥? 皮膚科醫師分享換季保養祕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8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日前國外一名女網友在Twitter發表一張女性乳房的解剖圖片,上頭結構彷彿兩朵花開在乳房上,她還寫道「我才意識到我從未見過女性肌肉系統的照片,這不是我想像中乳腺管的樣子」,這則推文隨後在網路瘋傳。然而,知名網站《ScienceAlert》科學記者Signe Dea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約有20萬人罹患癲癇,屬於常見神經科疾病,其中引起癲癇的危險因子又以自體免疫腦炎最為罕見,且多發生於無任何癲癇病史的年輕族群;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致祥表示,患者在幾天內,不僅會從單純頭痛、發燒、全身無力,演變成嚴重的精神異常,甚至會惡化為重積性癲癇。自體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2019台中素食健康展,於母親節前夕:5月3日至6日在台中世貿中心盛大展開!以蔬食養生愛地球為號召,精選台灣好農好物,盼帶動飲食革新,傳遞台灣土地溫情。現場聚集了超過60家廠商,100個攤位,集結了各地特色蔬食料理與食材、在地農產、嚴選咖啡與茶、有機保健食品等,要請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王爺爺出現頭暈、頸僵硬,走路步態蹣跚,像是習慣般表示今天忘了吃血壓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家人立即幫忙量血壓,收縮壓175毫米汞柱、舒張壓95毫米汞柱,服用醫師開的降壓藥並休息,症狀才緩解。降血壓藥勿擅自停用 並持續追蹤經研究統計發現,高血壓是全世界最多造成死亡及失能的原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