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預防失智找上門,你可以這樣做....

預防失智找上門,你可以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年紀大了,記憶力越來越差,該不會罹患失智?」「媽媽最近常把東西亂擺,這是失智的徵兆嗎?」隨著失智觀念逐漸普及,只要家中長輩一有異狀,就會擔心是不是罹患了失智症。

臺南市衛生局表示,其實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只要透過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等方式,就可減緩失智症發生率。

平時多動腦 失智症狀可避免出現

失智症是老年人常見疾病,在臺灣發生率約5%,平均每20位老年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有些人以為老年人得失智很正常,卻不知道透過預防手段,即使無法阻止腦部病變,長者仍有可能不產生失智症狀,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國外《修女研究》。

該研究中的修女由於長期從事教職並時常動腦,年老過世後研究人員解剖其大腦發現,有些修女雖腦部已有阿茲海默症病理變化,但直到過世前都仍過著正常生活,顯示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

吸菸、頭部外傷 皆是危險因子之一

既然如此,失智症究竟該怎麼預防?衛生局表示,首先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均衡飲食等,當家中長輩閒暇時,可鼓勵他們下棋、打麻將等刺激腦部活動,或散步、打太極拳、從事簡單農務工作等;在飲食方面,則建議依照國民健康署的飲食指南,每日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避免體重過重或過輕。

此外,也要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包括預防三高、不抽菸、避免頭部外傷及遠離憂鬱,若長者為三高患者,應即早治療及控制,癮君子應戒菸及遠離二手菸危害,在室內或戶外活動時都需特別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撞到頭部,並且學會排解憂鬱,保持心情愉快。

改變生活習慣 降低風險防慢性病

上述方法其實都很簡單,只要從日常生活中著手,養成良好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不僅可預防失智症,也可預防其他慢性疾病,一舉數得,從現在起改變生活習慣,即可享受繽紛老年生活。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好發於各年齡層,盛行率為20%,由此推估全台灣將近每5人中就有1位有蕁麻疹的困擾,但提醒民眾要多注意,當蕁麻疹發作時,若是不斷的去抓它,恐會變成濕疹。 蕁麻疹主要是刺激物與免疫球結合所致 民眾常常以為蕁麻疹只要不吃海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粽子是端午節不可少的應景食物,只是,有些人會因此連續好幾天都吃粽子,以致體重急增、脹氣、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找上門,除此之外,對於罹患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恐使血壓、血糖、痛風數據飆高,身體跟著抗議。對此,臺中慈濟醫院王筱淇營養師建議民眾,吃完粽子後,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35歲的林小姐,9年前正值26年華的她,突然出現左臉小癱瘓、漏口、進食不順,甚至眼球出現不自主顫動等症狀,便緊急就醫檢查,透過核磁共振攝影檢查後發現,腦中有多處白點,加上如小中風般的臉部癱瘓、眼球顫動等明顯症狀,被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 只是,在治療初期因為頭痛、發...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生孩子後坐月子習俗一般僅見於亞洲幾個國家,不過各地的習俗都不太一樣,而且隨著時空背景的差異、民眾觀念改變,過往的禁忌今日可能也做了一番調整。而為什麼西方國家的人都不施行坐月子,如凱特王妃剛生完小孩的第2天就出來趴趴走。 需不需要坐月子?醫師:必須的! 台北市立陽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