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蛀牙從小做起 矯正咬合事半功倍

預防蛀牙從小做起 矯正咬合事半功倍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預防蛀牙、二次蛀牙,就從牙齒排列整齊做起。牙醫師指出,幼兒牙齒排列整齊咬合正常,能減少過敏、以及口呼吸等風險,甚至提高平衡感,讓動作更加協調。建議家長,在孩子2、3歲時,應定期至兒童牙科門診檢查,讓醫師評估牙齒生長的位置及方向是否異常。

 

近幾年來,國人對口腔衛生保健相當重視,為了預防小朋友蛀牙,政府提供免費塗氟、溝槽填充等服務,目的是預防勝於治療,降低日後蛀牙及二次蛀牙的發生機會。牙醫師林克承表示,兒童6歲時,長出6號牙齒;12歲則是冒出7號牙,建議在國小階段就針對6號7號等臼齒,進行塗氟(化學性)、溝槽填充(溝縫填充)(物理性)等預防性治療。千萬不要等到孩子蛀牙、牙痛了才就醫。

 

許多人在治療蛀牙時,在牙齒溝槽上使用樹脂、銀粉包住牙齒,但這些材質都有一定的壽命及使用期限,經過幾年之後易出現二次蛀牙,即使定期回診洗牙,醫師也不見得可以發現蛀牙。在蛀牙尚未引起疼痛之前,就預先治療,目前治療趨勢為採用特殊材質的嵌體,緊密與原先的牙齒結合在一起,有效預防二次蛀牙,就能免受根管治療之苦。

 

成年之後應每半年看1次牙醫,如果已經治療過蛀牙,更要小心。除了勤刷牙,做好口腔衛生,還應該採取預防措施,在醫師評估下,使用嵌體,或在門牙貼上貼片,就能有效預防二次蛀牙。

 

林克承指出,許多牙醫師在洗牙時,並不會告知病人是否有牙周病、咬合是否均衡,或提醒缺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咬合如果異常,施力點不均衡,就可能影響口腔衛生,增加蛀牙、牙周病等風險,甚至提高過敏、注意力不集中等機率。

 

林克承提出「預防矯正」概念,從乳牙變成恆牙,在尚未成形之前,就透過引導,予以矯正,並能達到自淨效果,因為牙齒排列整齊,就不容易卡食物殘渣,達到自我清潔效果。

 

如有暴牙、戽斗等狀況,就應該盡速就醫,在醫師評估下,配戴肌肉臉頰訓練器(MRC)。一般來說,2至3歲時,就可接受預防矯正,幼兒可塑性高,只要戴上6個月,就能有效矯正戽斗等口腔結構異常。

 

林克承提醒,牙齒排列凌亂易影響顳顎關節活動,引起頭痛,雖有傳統侵入性手術治療,但療效有限。如果又有牙周問題,嚴重時必須進行翻瓣手術,才能有效消除病菌。如能及早啟動預防矯正,先把牙齒排列整齊,除了讓微笑更動人,日後亦可免受疼痛及牙周病之苦。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巴金森氏症發生率 隨年齡逐漸增加巴金森氏病是神經退化疾病盛行率第二名,盛行率約千分之一,僅次於阿茲海默症,以50至79歲為高危險族群,男女發病率約為5比4;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早期症狀包括手部震顫、肢體僵硬及動作遲緩等運動障礙,但因容易控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高齡88歲的徐先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心房纖維顫動,日前因暈眩、嘔吐到急診求診,檢查發現有硬腦膜下出血症狀,合併心室心搏過緩;醫師考量病患年事已高,採取微創方式植入「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手術僅花30分鐘、術後2天即出院,讓徐先生重拾健康生活。病患高齡、多種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美食當前卻吞不下?根據國內研究指出,台灣社區有將近21.8%65歲以上長者,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另外,則有12.8%經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爰此,國健署與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共同呼籲,長者應透過加強吞嚥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幸福人妻侯佩岑產後復出,身材依然曼妙纖瘦,甚至體重還比懷孕前更輕,她透露靠著「懶人減肥法」,完全沒有運動,在3個月內就瘦了13公斤,現在只有48公斤。營養師提醒,此方式非人人適合,若有肝腎疾病、慢性疾病,就不建議跟進。輕斷食減肥法 限制進食時間資深營養師袁毓瑩說明,所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