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頑固性癲癇患者現省60萬! 迷走神經刺激醫材12/1納健保給付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健保署今(30)日宣布,為照顧頑固性癲癇患者,減少其急診與住院頻率,自今年12月1日起同意將整組「迷走神經刺激」醫材納入健保給付,只要事前審查通過,每名病患可以省下超過60萬元的醫材費用,估計每年有近百名病患受惠。

癲癇是大腦皮質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的一種疾病,疾病發作時,病患可能出現昏迷、全身抽搐、一側手腳局部抽搐或感覺異樣,也可能持續重複同一動作,對生活品質影響甚大;臨床上,癲癇大致可分為局部發作、廣泛性發作和不明種類的發作。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目前治療癲癇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如果病人已經使用了2種以上的藥品,且每種藥品都已經達到最大的合理治療劑量,癲癇發作仍不能受到良好的控制時,便稱為頑固性癲癇。

頑固性癲癇病患往往必須開刀,但黃兆杰指出,臨床經驗仍有部分病人因為不適合進行腦部手術,或是開刀治療後依舊沒有顯著改善,這個時候,希望就只能放在迷走神經刺激術。

迷走神經刺激術是藉由植入1個「迷走神經刺激器」於患者左側鎖骨或腋下的皮下,並由導線連接至左側迷走神經,藉由電刺激降低癲癇的發作頻率與嚴重度。

黃兆杰說,健保署在考量其臨床效益及必需性後,經今年9月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特殊材料)共同擬訂會議討論後,同意將「迷走神經刺激器」及其裝置過程所需的「導線」、「穿洞器」等組件納入給付,整組給付約60萬6178元,從12月1日起實施,但病患需事前申請審查。

健保署強調,病人是否適合裝置「迷走神經刺激器」,必須經由醫師臨床評估是否符合其適應症,給付條件必須為無法以癲癇手術治療或曾以癲癇手術治療失敗的頑固性癲癇病人。健保署估計健保一年挹注6千多萬預算支應,約有百人次受惠。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風後抓、握功能恢復特別慢 戴上「機械手」復健助大腦活化

口腔癌成台灣青壯年殺手! 一旦罹癌整整少了20年壽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韓悅 編譯 你是否習慣了一些日常行為,覺得它們很正常。但這些看似無害的小動作,其實很不好,而且,你可能意識不到。 1、打噴嚏時捏住鼻子 大聲地打噴嚏看似不禮貌,但看看這個在《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上報導過的案例:一位男士在打噴嚏時捏住鼻子,導致咽部撕裂。「如果一個噴嚏被控...

閱讀詳情 »

每日健康/採訪報導 林暐鈞 「肺癌像空氣,無聲也無息。」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沒有普及的篩檢方法也是因素之一,對此,肺癌治療權威王金洲醫師指出,目前開刀還是消滅腫瘤最好的方法,但更棒的對付方法,是在早期的時候就發現,並將其繩之以法。醫師更提醒兩種人肺癌因子最高、及能夠有效追蹤出是否有肺癌的絕佳辦法。...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載自每日健康) 每日健康/名醫大聲公 採訪報導 台灣多達200萬人飽受眩暈耳鳴困擾,不少人好奇,究竟有沒有可以幫助降低眩暈或耳鳴發作風險的簡易方法呢?每日健康特地請到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盈達醫師來教導大家「腹式呼吸法」,每天只要練習4~5次,即可有效放鬆神經,幫助擊退眩暈。 想排除眩...

閱讀詳情 »

有句諺語說:「東西還沒壞,就別著急修」,很多人對待自己的身體也是如此,一點點不舒服大都不愛去看醫生,總認為自己沒什麼病,然而,統計指出有80%的重病患者是因為小病誤成大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明(5/8)晚9點中天綜合台36頻道《金牌大健諜》播出主題「嚇到吃手手! 醫師的驚世檔案!」邀請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