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癌會集體遷徙 癌細胞捕捉器建功

頭頸癌會集體遷徙 癌細胞捕捉器建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預防癌細胞轉移,是癌症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張瑛芝研究員、北榮醫師暨陽明大學教授楊慕華研究頭頸癌轉移發現,癌細胞有成群結隊移動的習性,並由claudin-11蛋白扮演糾集群眾的角色。研究團隊表示,這種習性就像人類一樣,若想在他鄉落腳存活,與其單槍匹馬闖天下,不如群聚遷徙來得力量大。

研究頭頸癌轉移 靠癌細胞捕捉器平台

頭頸部腫瘤範圍涵蓋顏面、鼻咽腔、鼻腔、口腔、咽喉及頸部,為探究頭頸癌如何轉移,張瑛芝發明的癌細胞捕捉器平台(簡稱CMx平台)成為本研究檢測利器,只需要用2 c.c.的血液,即可測出患者血液中的癌細胞數量。

研究團隊花了超過4年時間鑽研,臨床數據顯示,當血液中的頭頸癌細胞是多顆集結的狀態時,轉移至患者肺部的嚴重性明顯成正比,對於癌細胞的集體遷徙是頭頸癌轉移惡化關鍵,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

腫瘤細胞轉移前成塊 醫師發現被證實

楊慕華回憶,他觀察腫瘤切片時發現,屬於麟狀上皮細胞的腫瘤細胞侵犯周圍組織時,居然都容易形成團塊狀,引起他的興趣。

研究團隊指出,透過老鼠及人體實驗證明,頭頸癌細胞分裂時,經由snail轉錄因子產生的claudin-11蛋白,會「糾集群眾」把癌細胞集結在一起。然而,癌細胞轉移可以是單顆,也可以是集結的癌細胞,哪一種才是造成頭頸癌轉移惡化的禍首?此時張瑛芝發明的CMx平台即提供了這樣的檢測工具。

不只頭頸癌治療 檢測大腸癌也獲認證

楊慕華的臨床發現,經由CMx平台得到證實,確認血液中癌細胞集體遷徙的轉移習性。中研院期許,CMx平台未來應用在檢測頭頸癌和治療後的追蹤上,應可成為預後的照顧利器。

中研院基因體中心提到,張瑛芝發明的CMx平台,已於2013年技轉授權給新創公司進行診測儀器的開發。張瑛芝說,相關研究所栽培的人才多已投入相關領域,在美國和臺灣持續參與新興的液態檢體,或投身精準醫學產業,該技轉的CMx技術用來檢測大腸癌已獲得臨床認證。

研究成果已於今(108)年1月下旬刊登於《Nature Cell Biology》。

【延伸閱讀】零出血? 血友患者應重視預防性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0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桃機採檢方式變動!因應新冠肺炎,過去桃機入境採檢採咽喉拭子,較不舒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對此表示,經過1226人同時比對咽喉拭子和唾液採檢,發現深喉唾液與咽喉採檢檢驗結果一致,且僅需一名醫療人員在旁協助檢驗,有助縮減醫療人力,預計9月1日起咽喉拭子改成深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1名50歲黃姓男子,這半年來時常感覺胸口不舒服,咳嗽的痰偶爾帶有血絲,害怕自己是不是罹患肺癌,但醫院一間一間換就是檢查不出來。求診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經過醫師的詳細問診及聽診,才查出關鍵的「哮鳴聲」,終於由支氣管鏡檢查,找出是排骨屑卡在支氣管,取出異物擺脫半年陰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失眠,醫師盤點失眠民眾常見4點壞習慣,包括睡前小酌、睡前滑手機或上網、睡前想太多及周末過度補眠,呼籲維持正常作息、睡前放鬆,都有助改善失眠。喝點酒助眠?下半夜可能淺眠易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黃名琪表示,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像是生活型態不正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醫師是臉書名人、網紅,追蹤人數到頂,只要一貼文,上千人按讚,不過,依照現行醫療法,醫師如果不是醫療機構負責人,卻在網站、臉書或是其他平台貼上衛教文章,就屬於違法行為。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統計單一地方衛生局裁罰的案件,每年平均高達203件,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