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動脈狹窄會致中風! 50歲以上合併這些狀況要警覺

頸動脈狹窄會致中風! 50歲以上合併這些狀況要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70多歲的腦中風男性病患,在藥物控制穩定之後,為了預防再次的腦中風,醫師便會診心臟血管內科醫師,但經血管攝影發現兩側頸動脈血流入口處都嚴重鈣化,而且狹窄程度都高達90%以上,導致腦部血流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所幸及早發現,及時接受頸動脈支架置放術,經置放頸動脈支架,配合藥物和復健一個多月後,該病患已經可以自己行走。

頸動脈狹窄60% 若不及時處理恐致2次中風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張耿豪醫師表示,頸動脈狹窄是一種不易察覺的疾病,患者可能毫無症狀,約有20%的缺血性腦中風是因頸動脈狹窄造成,然而,頸動脈狹窄在60%以上,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更可能再導致下一次的中風,因此預防性的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更顯重要。

頸動脈支架置放術 傷口小、復原快且降低傷神經風險

只要及早發現,及時接受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可大幅減少腦中風機率,降低造成長輩的失能跟家人的負擔。張耿豪醫師表示,近年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成為另一種可靠的治療方法,國外許多研究也顯示,頸動脈支架置放術與外科手術具有相同的療效,而置放支架具有傷口小、復原快、也沒有傷害到鄰近神經的風險。

頸動脈狹窄難自我檢測 這些情況都是高危險族群

張耿豪醫師提醒,由於頸動脈狹窄難以自我檢測,必須藉由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才能有效診斷,因此建議年滿50歲以上的民眾,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抽菸習慣者,可以尋求神經內科醫師評估,定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此外,若突然出現視力不清楚、手腳麻痺無力或講話突然大舌頭等症狀,千萬要提高警覺及時就醫。

【延伸閱讀】

新型SGLT2抑制劑 慢性腎臟疾病第三期臨床試驗達標

夏日塑身大作戰 0.5小時就完勝脂肪!

聽損兒上課聽不清有解!新系統結合藍牙科技 清晰音訊直送助聽器

 心肌梗塞防復發 醫師要他一定要做「這些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H7N9流感疫情迄今屆滿1年,疫情漸趨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迄今共404例H7N9流感確診病例、121例死亡。疾病管制署指出,病例數近期明顯集中於廣東省,每星期確診病例數明顯減少,4星期內有新增病例的省市也持續減少。上周仍有H7N9流感新增病例;新增5例病例分別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結核病是法定傳染病中每年病例數最多的疾病!且隨著年紀增加,結核病發生率也逐漸攀升!根據疾管署疫情資料顯示,65歲以上結核病例約占總病例數52%,男性約為女性的2.3倍;值得慶幸的是,台北市結核病發生率,8年來(統計自94年至101年已公布之數據)已從每十萬人口52.9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你知道乾眼症有可能是缺油嗎?近年來,多篇國內外學術研究顯示,乾眼症並不只是淚液分泌太少所致,超過五成以上的乾眼症患者,合併有脂質層分泌不足的問題, 因為瞼板腺功能障礙,瞼板腺脂質層分泌不平衡,進而導致乾眼症!根據台北榮總所發表的眼疾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石牌社區65歲以上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大家都知道癲癇患者大發作時,會出現四肢抖動的症狀,但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大抖的時候,也會有類似動作,到底該怎麼區分呢?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表示,癲癇患者在發作時,是沒有意識的,眼神會呆滯上吊;但巴金森氏症的患者發作時意識清醒,並不自主的四肢抖動。癲癇,是大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