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癲癇和巴金森氏症 傻傻分不清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大家都知道癲癇患者大發作時,會出現四肢抖動的症狀,但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大抖的時候,也會有類似動作,到底該怎麼區分呢?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表示,癲癇患者在發作時,是沒有意識的,眼神會呆滯上吊;但巴金森氏症的患者發作時意識清醒,並不自主的四肢抖動。

癲癇,是大腦皮質上的腦細胞間歇姓、隨時隨地、不受控制的亂放電,導致臨床上干擾到病人的神智、行為、情緒、運動和感覺,而若上述這些干擾每次都是一樣的,就是癲癇了!但並非每次癲癇翻作都會有四肢抖動的大發作情形,也有些患者會有失神性的發作,看起來好像是在發呆,但雙眼會上吊或呈現呆滯、嘴唇會發白等,怎麼叫也回不過神來,大約會持續1-2分鐘左右,且等發作結束後,患者會完全記不得剛才發生的事。

而巴金森氏病則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典型症狀有震顫(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手部抖動的樣子很像銀行櫃員用手指數鈔票一般,頻率約每秒3-5下。若把手伸直或是拿東西、作動作時,手部的抖動會因此減緩許多或是消失。且病人出現手抖的同時,同側肢體的動作也可能變得不靈活、容易酸痛,例如走路時同側的腳會覺得僵硬酸麻,好像拖著腳在走路。

由於癲癇大發作時的四肢抖動症狀,和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大抖發作相似,因此常被民眾「認錯」!曾幼玲便拿自己的母親做例子,原來,曾媽媽幾年前因巴金森氏症住院時,某天突然出現雙手大抖情形,嚇壞了旁人,護理人員立即打電話告知,「妳媽媽好像癲癇發作了!」

接到電話的曾幼玲還很困惑,母親從來沒有出現癲癇症狀,怎麼能會突然癲癇發作?一直到某天剛好探病時,遇到母親大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護士小姐誤會了!「因為這不是癲癇,是巴金森氏症引起的雙手大抖!」

到底該如何區分?曾幼玲強調,「眼神是關鍵!」只要症狀出現時,嘗試呼叫發作者的名字,並仔細觀察對方眼神,是呆滯上吊的?還是清醒的?如果是前者,那就很有可能是癲癇發作,若是後者,便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巴金森氏症。曾幼玲進一步說明,「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大抖時,意識仍很清醒,只是雙手會不售控制得發抖、或全身冒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21

相關推薦

作者:張世傑攝護腺肥大俗稱男人的「長壽病」,40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 比例會愈來愈高,醫師提醒,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無直接關係, 但攝護腺慢性發炎與壓力關係密切,假若有尿流變細、 小便斷續或頻尿等現象,則要提高警覺千萬別輕忽。 泌尿專科醫師吳哲安指出,男性40歲以後, 就開始容易出現攝護腺增生的問...

閱讀詳情 »

作者:黃曼瑩有一些女生愛吃冰品冷飲,以及經常以生菜沙拉為主食,雖然看起來瘦小,但是卻是個「小腹婆」,有肥胖問題;還有的女生容易經痛,甚至血崩,為什麼呢?中醫師表示,以上症狀都與脾胃功衰弱息息相關。女性要保護生殖系統,就必需先把脾胃調理好! 脾經功能強大 脾胃與婦科關係密切 在中醫理論中,脾經的功能非...

閱讀詳情 »

作者:張世傑溽暑炎熱,加上空汙霾害,騎機車戴安全帽、口罩,小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讓「口罩痘」狂冒上身。醫師指出,平日應做好防曬及臉部清潔,飲食上應少吃甜食與油炸,並且常更換口罩,以降低皮膚炎及青春痘發生風險。 口罩痘就是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發炎而產生的症狀。好發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但...

閱讀詳情 »

作者:洪毓琪動不動就膝關節卡卡、痠痛難耐?尤其是,上下樓梯時特別有感?日本知名整復師表示,不讓膝關節哀號、罷工,除了平時留意自身有無骨質疏鬆問題,適度活動、伸展鍛鍊肌力,來保養膝蓋外,保持適當體重、學習如何正確上下樓梯,更是有效減輕膝關節負擔、保護膝蓋健康的致勝關鍵! 人體下身活動全靠它們!髖、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